Intel 首次揭秘美国政府入股真实原因:为阻止其放弃晶圆代工业务

2025 年 8 月 29 日消息,当地时间周四(8 月 28 日),Intel 首席财务官 David Zinsner 表示,美国特朗普政府入股 Intel 是为了阻止该公司出售其芯片制造部门。

上周,美国政府与 Intel 达成协议,将以约 89 亿美元收购 Intel 9.9% 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之一。这笔投资部分来自美国《芯片法案》提供的补贴。协议还包含一项为期五年的认股权证,如果 Intel 对其 “晶圆代工业务”(即芯片生产工厂)的持股比例低于 51%,则政府有权在未来五年内以每股 20 美元的价格额外收购 5% 的股份,即将持股比例从 10% 增至 15%。

Zinsner 周四在德意志银行会议上表示:“我认为我们将持股降至 50% 以下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预计这项认股权证最终会失效。” 他补充说:“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他们对此是一致的,他们不希望我们剥离这项业务或将其出售给他人。”

Intel 曾考虑出售代工业务

作为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半导体芯片制造商,Intel 近年来在半导体市场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在 AI 赛道,其被英伟达远远甩在身后;在核心的 CPU 领域,也持续受到 AMD 的蚕食。财报显示,Intel 在 2024 年录得 188 亿美元的巨额亏损,是自 1986 年以来首次,全年公司股价也大跌 60%。

面对困境,Intel 此前考虑过分拆或出售代工业务,并且包括高通在内的一些公司也有兴趣收购。此次美国政府的入股,无疑给 Intel 的代工业务注入了一剂强心针。Zinsner 表示,与特朗普政府的认股权证可被视为 “某种制衡机制,以防我们走向政府不希望我们走的方向” 。他还称,政府直接持股可能会让潜在客户以 “不同的角度” 看待 Intel。

美国政府意在确保芯片供应链安全

特朗普今年 1 月上任以来,便积极推动半导体制造本土化。在一个高度依赖亚洲芯片制造的时代,尤其是在全球 AI 竞赛白热化、芯片成为新一代智能武器 “大脑” 的背景下,确保本土拥有先进制程的制造能力至关重要。而 Intel 是唯一一家在美国进行尖端逻辑工艺节点研发和制造的半导体公司,这使其成为了一项战略资产。

美国政府取得 Intel 10% 的持股,主要目的并非短线投资,而是长期战略合作,是为了确保 Intel 保有晶圆代工业务的控制权,进而确保美国芯片供应链安全。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此前直言,国家安全是收购 Intel 股份的关键动机。白宫经济顾问凯文・哈塞特 (Kevin Hassett) 也表示,此举是美国政府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此外,作为额外保障,美国政府获得的那项 5% 的认股权凭证,若未来 Intel 持股比例跌破 51%,政府有权在五年内以每股 20 美元的价格,再额外取得 5% 股份。这一举措进一步显示了美国政府对确保 Intel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持续发挥关键作用的决心。

不过,David Zinsner 强调公司几乎不可能让持股低于 50%,因此预期该项权利最终将毫无价值。他还表示,此次资助不仅会给 Intel 注入急需的资金,更象征美国在全球半导体竞争中的重要一步。其也表示,Intel 代工事业的未来高度取决于能否在明年为下一世代 14A 制程找到大型客户,若未能争取到关键订单,公司可能退出代工业务。

受此消息影响,Intel 周四收红 0.32%,收报 24.93 美元,总市值 1160 亿美元。美国政府入股 Intel 这一举措,未来究竟会对 Intel 以及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无疑值得持续关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