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直播GMV破5500万:罗永浩“数字分身”掀行业变革,真人主播会被取代吗?

一、数字人直播首秀即爆款:技术成熟还是营销噱头?

6月15日,罗永浩的数字人形象亮相百度优选直播间,与AI助播“朱萧木”共同完成了一场长达7小时的直播带货。数据显示,这场直播吸引超130万观看人次,GMV突破5500万元,其中1/3产品的销量甚至超越罗永浩本人5月底的真人直播场次。

这场直播的亮点在于数字人“老罗”的高度拟真性:不仅能自然推眼镜、打哈欠、喝啤酒、吃炒菜,还能精准捕捉弹幕互动,用幽默语言回应观众提问,甚至即兴送出福利。百度官方透露,数字人生成了9.7万字讲解内容,完成8300个动作设计,展现了AI在内容生成与动作协调上的突破。

然而,质疑声同样存在。部分观众认为,产品展示可能是提前录制的视频片段,仅通过口型匹配和语音合成实现“伪直播”。这种争议背后,折射出市场对数字人直播真实性的担忧——技术炫技与商业落地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二、从“刘强东数字人”到“罗永浩数字人”:大厂为何争相布局?

罗永浩并非首个尝试数字人直播的公众人物。去年4月,京东推出“采销东哥”数字人,但因动作僵硬、互动生硬迅速下线;B站UP主“-LKs-”也曾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克隆自己的数字人,但存在卡顿问题。相比之下,罗永浩的数字人显然更成熟,其流畅的动作与语言交互能力,标志着数字人直播进入新阶段。

大厂的布局逻辑清晰:

  • 百度:借罗永浩IP推广自家电商平台“百度优选”及数字人解决方案“慧播星”,吸引商家入驻;
  • 阿里、京东:通过数字人填补夜间直播空白,降低人力成本;
  • MCN机构:谦寻、羚客等推出AI直播平台,主打标准化、低成本运营。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数字人产业规模达3334.7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6400亿元。美妆、3C数码等标品品类成为数字人直播的主战场,因其话术标准化、产品参数明确,适合AI高效讲解。


三、数字人VS真人主播:优势、劣势与未来边界

数字人的核心优势

  1. 成本与效率:无需支付高额坑位费,可24小时不间断直播,脚本生成速度快;
  2. 风险可控:规避真人主播的舆情危机与合约纠纷,复制性强;
  3. 数据驱动:通过AI实时分析弹幕,优化话术与互动策略。

真人的不可替代性

  • 情感共鸣:李佳琦的“所有女生”、罗永浩的“骂街式带货”依赖个人魅力,数字人难以复刻;
  • 复杂场景应对:母婴、奢侈品等品类需强信任感,数字人的机械感可能削弱消费决策;
  • 创意与临场发挥:即兴幽默、突发状况处理仍是AI短板。

行业共识是:数字人短期内无法全面取代真人,但会成为“店播标配”与“真人辅助工具”。例如,头部主播可利用数字人分身覆盖更多时段,中小商家则通过数字人降低直播门槛。


四、行业挑战与未来进化方向

尽管前景广阔,数字人直播仍面临多重挑战:

  1. 平台政策分化:抖音、快手支持数字人,视频号则明令禁止非实时内容;
  2. 技术伦理争议:过度依赖数字人可能导致内容同质化,甚至引发“虚假直播”纠纷;
  3. 用户接受度:部分消费者认为数字人缺乏“人情味”,长期观看易产生疲劳。

下一步,行业需突破两大瓶颈:

  • 共情能力升级:通过多模态交互(如微表情、语气变化)增强真实感;
  • 垂直场景深耕:针对高客单价、强体验品类(如珠宝、服饰)开发定制化数字人。

虚拟偶像或许是未来方向。例如,洛天依等虚拟歌手已证明IP化运营的可能性,而数字人主播若能结合粉丝经济,或可开辟“数字偶像+电商”的新赛道。


结语:技术赋能,但人性仍是核心

罗永浩的数字人直播首秀,既是技术里程碑,也是一面镜子——它照见了AI对传统直播的颠覆潜力,也暴露了情感与信任的不可替代性。未来的直播电商,或许是“数字人负责效率,真人负责温度”的共生模式。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当数字人学会‘犯错’和‘真实’,才是它真正成熟的那一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