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娃从没上过辅导班,成绩咋一直稳在前十?是不是偷偷报了啥私教?” 邻居嫂子又一次好奇地问我。我笑着摇头,心中感慨,这些年我越发确信,真正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并非是否补课,而是学习方法和习惯。姑妈在小学当了 20 多年的班主任,她常说小学知识学校老师足以教明白,没必要请私教,关键还得看孩子自身。她还提醒我,那些暑假不上补习班,开学后却成绩优异的孩子,大多具备 3 大特质,让我好好观察自家孩子占了几个。

大脑自带加速器:享受求知乐趣,开发脑力潜能
“妈,没事,看书就是休息呀!” 我家孩子 Coco 写完作业后,总是自然而然地拿起一本书,窝在沙发里沉浸其中。不知从何时起,搜集新知识对他而言,不再是任务,而是如同追剧般上瘾。这或许和小时候我一直带他读绘本有关,如今只要去书店,或是快递收到新书,Coco 就会兴奋异常,遇到喜欢的书,基本上三两天就能看完。
科学研究表明,在放松状态下阅读,能促进神经元再生,有效开发脑力;反之,若被逼迫读书,压力会抑制海马体的功能,影响孩子的记忆力。正因看到 Coco 有此特质,我果断放权,让他自己选书,还时常和他聊聊书中内容,将知识输入与愉快感绑定。如此一来,学习对他便不再是难事。
多巴胺小彩蛋:巧用奖励机制,激发学习动力
Coco 从小就对进厨房兴趣浓厚,从摘菜切菜到炒菜做饭,每次我都会不吝赞美:“今天的土豆丝切得很均匀”“今儿的铁板豆腐可太香了”…… 每次他都笑得眼睛眯成缝,还主动问我:“妈妈明天想吃什么?我给你做!” 后来,我将这种主动投入的状态迁移到他的学习上。让他给我讲做得意的数学题,然后夸赞他:“好厉害啊,我都没琢磨过来!” 或者和他探讨古诗词意境、难懂的英语语法,抓住机会肯定他的努力、专注和恒心。慢慢地,他开始专门准备给我分享的内容,主动总结今日所学,到总复习时也轻松不少。
这背后利用的是多巴胺奖励机制,当孩子能从某件事中立刻获得成就感,就会对这件事上瘾。所以,一旦发现孩子对任何事情有主动性,千万别浪费,赶紧迁移到学习中,说不定下一个学霸就是你家娃!
享受抽丝剥茧:摒弃固化思维,锻炼逻辑推理
别迷信补习班里的各种大招、模板,那种遇到题目就套答题模板的方式,会固化孩子的思维。Coco 有时学完数学定理后,还会自己拿出尺子、量角器,亲自推演一遍。他说特别享受这种抽丝剥茧的过程,这样在考场上即便忘记公式也不怕,自己推导也能得出答案。全靠这个习惯,Coco 才无惧数学最后一道大题。因为大脑越动越灵活,逻辑思维也会助力孩子未来在理科学习上取得更优异的表现。
姑妈听闻后,让我一定要好好培养孩子,尤其要训练他掌控时间。她强调:“时间管理能力能给这三个特质赋能,让孩子全面掌控学习,越学越自信!” 时间管理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在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当下,孩子们的时间管理问题日益凸显,拖延、焦虑、任务冲突、作息混乱等现象层出不穷。而掌握时间管理,孩子将受益匪浅,不仅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学习和课外活动,还能提升自信心和自律性,在高效完成任务后,尽情享受自由玩耍的快乐。
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提升时间管理能力。首先,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时间,借鉴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中的 “时间账本” 方法,记录每天的活动,精准估算完成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识别那些 “不知不觉” 流失的时间。在记录过程中,重点关注被浪费的时间并找出原因。其次,引导孩子规划时间,制作 “任务清单”,运用 “四象限法则” 将任务分类,制定每日计划时,重点安排 “重要但不紧急” 的任务,如每天背诵 10 个英语单词,培养长期习惯。再者,在执行计划阶段,为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可推荐使用 “番茄工作法”,根据孩子年龄设定合适的专注时间段,每个专注时间段后休息 5 分钟,每完成 4 个专注段,可休息 15 – 30 分钟,且休息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选择喝水、伸展、眺望远方等方式放松。最后,要帮助孩子定期复盘,回顾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哪些目标达成了,哪些未完成及原因,通过复盘不断调整和优化时间管理策略,逐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那些暑期不补课却成绩拔尖的孩子,凭借着对知识的热爱、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及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的道路上脱颖而出。而时间管理能力则如同催化剂,能让这些特质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家长们不妨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看看他们具备了哪些特质,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助力孩子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