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浩宇与他的”原神牢笼”:天才创业者的自我突围与AI豪赌

当《Whispers from the Star》毫无征兆地登陆Steam时,全球游戏圈为之震动。这款由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在美国创立的Anuttacon公司开发的AI游戏,以其惊人的开发速度和前卫的理念,再次将这位曾经的游戏行业”神童”推至聚光灯下。然而,这看似突然的亮相背后,实则隐藏着蔡浩宇与他的成名作《原神》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一位曾经无所不能的天才创业者,似乎正被困在自己创造的虚拟世界神话中,寻求通过AI技术实现突围。

从”神童”到”蔡喵”:天才创业者的光环与枷锁

蔡浩宇的游戏生涯始于一个”神童”的标签。8岁独立制作动画获奖,11岁成为中国少年科学院首批计算机领域”小院士”,2005年以物理竞赛保送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这些早期成就塑造了一个天赋异禀的技术极客形象。2012年研究生阶段,他与刘伟、罗宇皓共同创立米哈游,开启了三人团队的创业传奇。

在米哈游早期,蔡浩宇展现出了非凡的技术洞察力和产品直觉。他自研2.5D Flash游戏引擎Misato,尝试将小说《格物末世录》改编为游戏《萌战》,并在麻球游戏开发大赛中夺冠。这些早期探索虽然商业上未获成功,却奠定了团队对游戏技术的极致追求。正如蔡浩宇在早期开发日志中所反思的:”我此前一直把技术放在一个神圣的高度上…却不知不觉中酿造了游戏’傻’。”这种对技术的偏执与对游戏性的顿悟,构成了他创业哲学的核心矛盾。

随着《崩坏学园》系列的推出,米哈游逐渐找到了商业化路径。蔡浩宇对二次元文化的深刻理解——从穿着EVA文化衫上班,到以《EVA》主题曲命名首款独立游戏《Fly me to the moon》——使团队天然具备了构建”开放世界”的基因。米哈游早期的口号”技术宅拯救世界”和”有米选米”的行业现象,反映了蔡浩宇及其团队在特定圈层中的文化影响力。

《原神》的横空出世让蔡浩宇获得了”蔡喵”的爱称,这个昵称背后是玩家对其产品力和个人魅力的双重崇拜。据Sensor Tower数据,《原神》上线仅171天便达成10亿美元流水,助力米哈游2022年跻身胡润全球500强,估值达71亿美元。然而,正是这份巨大的成功,逐渐成为蔡浩宇难以摆脱的”原神牢笼”。

《Project SH》的崩塌与”交权”背后的战略困境

2022年情人节,米哈游设立海外子品牌”HoYoverse”,标志着蔡浩宇主导的全球化扩张进入深水区。在新加坡坐镇期间,他主导的《Project SH》项目承载了团队对开放世界射击游戏的雄心。然而,不到一年时间,这个被寄予厚望的项目便宣告终止。项目解散公告中”走着对不对劲大家都有感觉”的表述,折射出蔡浩宇对产品近乎苛刻的标准。

《Project SH》的失败引发了连锁反应。2023年9月,蔡浩宇卸任米哈游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将权杖交给”大伟哥”刘伟。这一变动被外界解读为”驱逐创始人”或”管理层混乱”,但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蔡浩宇对米哈游发展路径的深层忧虑。据知情人士透露,蔡浩宇在内部反思中尖锐指出:”还没有完全想清楚之前就招聘了太多人,导致决策和执行层面的变形。”

刘伟接棒后的米哈游采取了更为保守的”广撒网”策略,公开6-7款预研项目以保障增长。然而,这种多元化尝试常被核心粉丝诟病为”失去灵魂”。刘伟本人也承认:”产品做得不好,很大的一个核心原因是团队创作欲太强,又没有受约束。”这种评价恰与蔡浩宇时期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强调流程与控制,一个崇尚直觉与突破。

AI豪赌:从”灵魂魔术师”到虚拟世界新构想

卸任米哈游管理层后,蔡浩宇的个人领英资料悄然变更为”AI Soulcaster(灵魂魔术师)”,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头衔预示着他即将开启的新篇章。在美国创立的Anuttacon公司,名称源自梵语”Anuttara(无上)”,寓意”通向无上境界的连接”,这种命名风格延续了蔡浩宇一贯的极客美学。

《Whispers from the Star》的推出展现了蔡浩宇对AI游戏的前卫理解。这款主线围绕宇宙飞船被困女主角与玩家对话互动的游戏,虽然被批评”意义超前,但不好玩”,却体现了蔡浩宇对AI驱动游戏叙事的激进探索。Anuttacon团队成员”静静流淌”的解读颇具深意:”最关键的底层原理已经解决,接下来就是大规模投入人力建设’光速飞船’的流程。”

蔡浩宇在Anuttacon的领导风格回归了米哈游早期的创业节奏——几十人小团队,参与每个小组会议,熟知每个模块进度,甚至亲自写代码。这种”带头打样”的工作方式,与他当年开发《崩坏学园》系列时如出一辙。据内部人士透露,蔡浩宇更在意其AI模型能否成为通用游戏引擎,实现”输入前提条件,生成、驱动、交互NPC”的愿景。

这种AI游戏构想与刘伟公开表达的观点不谋而合:”AIGC或许在未来能够取代3D引擎,从而使得游戏中的每一帧都能由AI生成。”然而,蔡浩宇走得更远——他不仅仅满足于AI辅助内容生产,而是试图重构整个游戏开发范式。正如行业分析所指出的,蔡浩宇押注的是”未来只有前0.0001%的天才去创造前所未有的东西”的AI颠覆性力量。

困局与突围:天才创业者的自我救赎之路

蔡浩宇当前面临的挑战是多维度的。对玩家而言,《Whispers from the Star》未能满足对”比《原神》更宏大的开放世界”的期待;对公司而言,他需要证明AI游戏路径的商业可行性;对个人而言,他需要摆脱《原神》成功带来的路径依赖。

然而,这种”困境”或许正是蔡浩宇所追求的。从他早期开发日志中可以看出,这位ENTP人格类型的创业者本质上是一个”天生的探险家、创作者”,其”根源动机就是将灵视在现实中达成”。正如知乎网友评价:”对于一个已经不差钱的ENTP来说,他只会忠诚于他的灵视、对可能性的直觉。”

在米哈游内部被视为”灵魂”的蔡浩宇,通过Anuttacon项目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自我解放。远离米哈游的日常运营,他得以回归到最熟悉的创业状态——小团队、高密度、深度参与。这种工作模式让他能够专注于系统架构和代码编写,正如他当年带领团队重写游戏引擎追求手机端3D体验那样。

粉丝期待”那个无所不能的’蔡喵’赶紧回来”,但蔡浩宇可能已经意识到,真正的挑战不在于重复《原神》的成功,而在于开拓游戏行业的下一个疆界。他的AI游戏实验或许”不好玩”,正如《三体》中”被曲率引擎吹动的头发”般看似无用,却可能蕴含着改变游戏开发范式的底层原理。

当蔡浩宇将职业描述为”AI Soulcaster”时,他实际上已经宣告了自己的新使命——不是作为《原神》的守护者,而是作为虚拟世界新可能性的探索者。在这个意义上,他或许从未真正”被困”,而是在以自己的方式突破边界,正如米哈游早期那句中二的口号:”技术宅拯救世界。”只不过这一次,他选择的武器是人工智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