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暴雷”背后的战略定力:短痛换长线
2025年二季度,美团交出了一份令市场意外的”差生答卷”:营收918.4亿元(预期937.24亿元),同比增速放缓至11.7%;经调整净利润同比骤降89%至14.93亿元(预期98.52亿元)。更严峻的是,管理层直言”三季度本地核心业务或现大规模亏损”,被网友调侃为”外卖大战里京东、阿里血流成河,美团血流护城河”。
但利润数字从来不是衡量美团价值的唯一标尺。回溯历史,美团曾在千团大战、外卖补贴战、到店酒旅突围战中多次上演”短期承压、长期称王”的剧本。此次财报释放的利空,本质上是美团主动”出清”短期策略的结果——通过压缩利润换取市场份额的稳固,同时为长期竞争储备弹药。正如《降噪NoNoise》所言:”血流成河的只是外卖利润,美团的护城河仍在,且正以’暗度陈仓’的方式悄然加固。”

下沉市场与”超脑”系统:冰山之下的硬核壁垒
1. 下沉市场的”低成本防御工事”
当前外卖大战的主战场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美团真正的”舒适区”在下沉市场。据《晚点》调研,中部某城市美团与饿了么的份额比高达9:1,单个订单利润可达五六元。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外卖业务,更延伸至到店酒旅等高毛利板块——美团酒旅正是从低线城市撕开携程、美团的缺口,而县域即时零售订单量增速(54%)远超整体业务均值。
美团前销售副总裁杨俊曾形容:”在美团扎根的城市,对手需投入5倍资源才可能立足。”这背后是线下能力的长期堆砌:地推团队深耕多年建立的商户关系、密集的配送网络覆盖、以及对本地消费习惯的深度理解。即便京东、淘宝闪购通过补贴快速抢占一二线份额,但在低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如仓储、配送时效、商户信任度)上仍与美团存在代际差距。
2. “超脑”算法:配送效率的”隐形护城河”
骑手数量曾是美团对抗饿了么、抖音的核心武器(峰值超700万人),但随着竞争对手运力差距缩小,效率成为更关键的决胜点。美团的”超脑”系统通过实时分析骑手位置、订单密度与交通状况,动态优化配送路径,将平均时效压缩至28分钟,高峰期订单完成率维持在92%-95%。这一能力不仅降低了单均配送成本,更提升了用户体验的不可替代性——当其他平台还在为”30分钟达”挣扎时,美团已通过算法将”快”转化为用户心智中的默认选项。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团已将这种效率优势延伸至本地生活的其他场景:
- 美团闪购:通过”闪电帮帮”供应链平台连接近万家商家与上游货源,优化鲜花等应急品类的采购成本(试点中花材成本降低20%),并推出高品质专区”有花漾”推动供给侧升级;
- 即时零售基础设施:除配送端外,美团闪购正构建覆盖选品、库存、物流的全链路数字化系统,逐步从”配送网络”进化为”商业操作系统”。
券商数据显示,这些基础设施的协同效应使得美团在县域市场的履约成本比竞争对手低15%-20%,形成短期内难以复制的综合优势。
暗度陈仓:闪购升维与前置仓扩张的战略迂回
面对外卖利润的短期压力,美团并未被动防守,而是通过两大新动向将战事引入”堑壕战”,悄然加固长期护城河。
1. 美团闪购:从”快”到”好”的供应链升维
近期,美团闪购中高层密集研究Costco、山姆会员店的选品逻辑,并邀请会员店专家到总部培训,释放出明确的信号——即时零售的竞争正从”速度之争”转向”品质之争”。上半年,美团已启动鲜花供应链优化试点(花材成本降20%、上线”有花漾”专区),8月初更推出专为闪电仓商家服务的”闪电帮帮”平台,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提升商品品质,同时精准迭代货盘以避免陷入”低价内卷”。
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利用先发优势(二季度闪电仓数量达5万个)积累对上游供应链的话语权,带领中小商家向品质化转型。相比之下,京东秒送、淘宝闪购虽在扩品类(如大商超、3C电子),但在鲜花、生鲜等高频应急品类上仍依赖第三方供给,且在低线市场的渗透率不足。美团的差异化在于,通过供应链升级与下沉市场的双重壁垒,将即时零售的竞争维度从”有没有”拉高到”好不好”,从而拉开与对手的差距。
2. 小象超市:前置仓模式的”长期赌注”
尽管前置仓业务长期被质疑盈利难,但美团管理层在财报会上明确表态”小象超市增长强劲”,并计划将其覆盖所有一线及二线城市。管理层测算,若规模足够大且综合效率达标(如单仓日均订单量超过1000单),小象超市有望实现3%的个位数利润率——这一目标已被叮咚买菜(2025年二季度净利润率1.8%)、朴朴超市(2024年毛利率22.5%)验证可行。
小象超市的优势在于与美团主站生态的协同:依托美团配送网络的密集覆盖,其履约成本低于独立前置仓玩家;同时,作为高频刚需的生鲜/日用品入口,小象超市能有效提升用户DAU(日活跃用户数)与交叉销售效率(如外卖+超市订单的联合促销)。更长远看,小象超市海外版Keeta被王兴寄予厚望——目标10年内实现1000亿美元GMV,尽管这一愿景需要时间验证,但其在沙特等市场的本地化运营(如与当地餐饮门店合作取餐)已初见成效,为美团全球化布局埋下伏笔。
持久战的底气:现金流储备与创新基因
尽管短期利润承压,美团并非毫无退路。截至二季度末,美团持有1017亿元现金及694亿元短期理财,具备充足的弹药应对补贴大战。高盛分析认为,美团的护城河(线下能力+算法效率+基础设施)使其在长期竞争中难以被颠覆。
更重要的是,美团历史上屡次通过创新破局的韧性:
- 千团大战:率先推出”过期退款”政策,解决用户信任痛点;
- 外卖补贴战:以”拼好饭”(10-15元快餐)应对餐饮寒冬,保住单量增长;
- 抖音挑战:复制直播特价模式推出”神抢手”,以攻为守争夺流量。
面对阿里(计划投入500亿争夺即时零售市场)、京东的持续加码,美团大概率会再次祭出”杀手锏”——或许是针对下沉市场的定制化服务,或许是即时零售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如智能选品、需求预测)。正如王兴所言:”战争是由忍耐和煎熬组成的。”在即时零售这场马拉松中,耐力与应变能力同样关键。
结语:护城河的终极形态是”生态协同”
美团的护城河从未局限于单一业务(如外卖或骑手数量),而是由”线下能力+算法效率+基础设施+用户心智”共同构成的立体网络。当前的外卖利润波动,本质上是美团为长期战争主动付出的代价——通过短期让利巩固市场份额,通过供应链升级与前置仓扩张抢占未来制高点。
当外卖大战推动”万物皆可外卖”的心智普及,当即时零售的市场边界持续扩张,美团作为最早布局、最深扎根的玩家,终将在行业成熟期收获最大的红利。正如一位投资人所言:”看懂美团,要看它不在财报里写了什么,而要看它悄悄在做什么。”那些看似”暗度陈仓”的动作,或许正是美团下一个十年护城河的真正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