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个不起眼的习惯正让血脂飙升!很多人天天做,却毫不知情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血脂异常作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隐患,正逐渐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身体健康。你是否想过,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习惯,可能正是导致血脂飙升的罪魁祸首?今天,我们就来揭示那些容易被忽视却对血脂有着重大影响的不良习惯。

习惯一:不吃早餐

很多人认为少吃一顿,尤其是不吃早餐,能让身体少摄入一些热量,从而有助于控制血脂。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2025 年 8 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翔、开滦总医院吴寿岭等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刊发的一项研究明确指出,在我国人群中,经常不吃早餐与血脂异常风险显著相关。这一研究结果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着科学的原理支撑。

人体经过一夜的休息,早晨时身体的代谢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此时,一份营养丰富的早餐能够如同启动引擎一般,激活身体的新陈代谢,使其进入高效运转状态。而不吃早餐,身体的代谢系统就无法及时被唤醒,脂肪分解和消耗的速度减缓。从血脂的角度来看,经常不吃早餐会导致 “坏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酯升高,同时 “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下降。这就好比在一条原本通畅的道路上,坏分子不断增多,而清理道路的好帮手却越来越少,最终导致交通堵塞,血管中的血脂也随之升高,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想象一下,一辆汽车如果长期在启动不顺畅的情况下行驶,发动机的性能会逐渐下降,出现各种故障。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长期不吃早餐,代谢功能紊乱,血脂就会失去控制,悄然升高。

习惯二:爱吃夜宵

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有些人喜欢在晚上吃一顿丰盛的夜宵来犒劳自己,烧烤、烤串、泡面等成为他们的首选。然而,这种看似惬意的习惯,实际上是导致血脂 “失控” 的根源之一。上述《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研究同样表明,吃宵夜会对血脂产生不良影响,导致 “坏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升高,“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下降。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精密的时钟,有着自己的生物钟。生物钟不仅调控着我们一天中的睡眠、觉醒等生理活动,还对身体的代谢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就包括血脂的代谢。正常情况下,身体在夜间会进入相对休息的状态,代谢速度减缓,以适应身体的修复和恢复需求。然而,吃夜宵打破了生物钟的规律。当我们在夜间摄入大量食物时,身体不得不强行启动代谢系统来处理这些额外的能量。但由于此时身体的代谢功能已经进入相对低速的状态,无法像白天那样高效地分解和代谢这些脂肪,导致脂肪在体内堆积,进而使血脂升高。

这就好比一个工厂,原本按照正常的工作时间和节奏进行生产,设备和工人都能有条不紊地运作。但突然在夜间额外增加了大量的生产任务,设备可能无法承受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工人也会疲惫不堪,最终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下降。我们的身体在吃夜宵后,代谢系统就面临着类似的困境,血脂也因此失去平衡,不断攀升。

研究还发现,与规律吃早餐且不吃夜宵的人相比,有 1 个不良习惯(不吃早餐或吃夜宵)的人坏胆固醇水平每年增加 0.016 毫摩尔 / 升,有这 2 个不良习惯的人坏胆固醇水平每年增加 0.023 毫摩尔 / 升。这清晰地表明,不良的饮食习惯对血脂的影响是长期且逐渐积累的,每一次的不规律饮食,都在为血脂升高埋下隐患。

习惯三:油腻大餐

有些人觉得平时日常饮食还算清淡,只是偶尔享受 1 – 2 次 “放纵餐”,吃一顿油腻大餐,并不会对血脂造成太大影响。但 2025 年 7 月《营养生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偶尔吃一顿油腻大餐,4 小时后血脂就会飙升、血管会变 “硬”。

当我们食用高脂肪食物时,身体会进入餐后高脂血症状态。在吃完油腻大餐短短 4 个小时后,不仅血脂会迅速升高,全身血管功能也会受到损害,血管变得僵硬。这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尤为危险,因为他们的血管本身就相对脆弱,弹性较差,更容易受到高脂血症的影响。一旦血管变硬,就会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增加心脏负担,进而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研究人员对比了 20 多岁和 60 多岁两组男性吃油腻大餐前后血脂的变化,结果令人震惊。20 多岁年轻人组甘油三酯含量从 0.88 飙升到 2.26;老年人组从 1.39 暴涨到 2.92(正常值应<1.7),这几乎相当于往血管里直接 “灌油”。如此剧烈的血脂变化,对血管的冲击可想而知。

我们可以把血管想象成一条充满弹性的橡胶管,正常情况下,血液在其中顺畅流动。然而,当大量脂肪涌入血管,就如同在橡胶管中注入了浓稠的胶水,橡胶管会逐渐失去弹性,变得僵硬,血液流动也会受到阻碍。长期如此,血管壁会逐渐受损,形成斑块,进一步加重血管堵塞的风险。

习惯四:太多主食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饮食非常清淡,既不喜欢吃大鱼大肉,也很少摄入油腻食物,可体检时却发现血脂依然偏高,这让他们感到十分困惑。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文艳 2022 年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刊文指出,很多人血脂悄悄升高主要和主食吃太多、摄入过量碳水化合物有关。

我们知道,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当我们摄入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时,身体会将多余的部分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这些脂肪会沉积在皮下、内脏以及血液当中,导致血脂升高。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占到全天总能量的 50% 左右,一旦超出这个比例,就可能对血脂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如果喜欢吃甜食,也要格外注意血脂问题。甜食中所含有的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等,都是导致血脂增高的危险因素。比如一些蛋糕、饼干、冰淇淋等,它们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添加大量的糖和油脂,长期食用,会使体内的血脂水平不断攀升。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能量储存库,当摄入的能量超过身体的消耗时,多余的能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而过量的主食摄入,就如同不断地往这个储存库中添加能量,却没有相应的消耗机制,最终导致脂肪堆积,血脂升高。

习惯五:爱喝饮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甜饮料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受欢迎,很多人甚至奶茶、果汁不离手,习惯把饮料当喝水。然而,这种看似时尚的饮食习惯,却是高血脂日渐年轻化的元凶之一。

2022 年《营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与含糖饮料喝得少的人(一个月不到 1 份,1 份约 360 毫升)相比,饮用含糖饮料较多的人(每日多于 1 份)其平均 “坏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B、甘油三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更高,而 “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则更低。这充分说明,爱喝甜饮料、把饮料当水喝的人,他们的血脂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悄悄 “失控”。

甜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会在体内迅速被吸收,导致血糖升高。为了应对血糖的升高,身体会分泌大量的胰岛素,将血糖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同时,甜饮料中的糖分还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干扰血脂的正常代谢,使得血脂水平不断上升。

我们可以把身体的代谢系统想象成一个复杂的工厂,各个环节相互协作,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而甜饮料就像一种干扰剂,进入身体后,会打乱工厂的生产秩序,导致脂肪代谢紊乱,血脂升高。长期大量饮用甜饮料,就如同持续不断地向工厂中投放干扰剂,最终使整个代谢系统陷入混乱,血脂失去控制。

血脂异常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积累的结果。上述这 5 个不起眼的习惯,看似微不足道,却如同隐藏在暗处的 “杀手”,悄然地让血脂飙升,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为了保持良好的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我们必须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摒弃这些不良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血管和身体,享受美好的生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