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韶关南雄的恐龙地质科普中心迎来了一批特殊的 “客人”—— 一窝珍贵的恐龙蛋化石。这窝化石共计 36 枚,其埋藏状态原始,呈现出三层立体分布的独特形态,其中蛋体最大直径竟达 18 厘米。工作人员初步估计,它们极有可能是鸭嘴龙的恐龙蛋化石。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过去的 35 年里,这些化石一直被一名男子悉心守护着。

时光回溯到 1990 年,当时,这名男子在南雄的一个施工地盘负责爆破工作。在忙碌的施工过程中,他无意间发现了这一窝恐龙蛋化石。或许是出于对这些神秘化石的敬畏之心,又或许是意识到它们可能具有非凡的价值,从那一刻起,男子便承担起了守护这些化石的责任。在之后漫长的 35 年岁月里,无论生活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他始终将这些恐龙蛋化石妥善保存。
然而,近几年,男子的想法发生了转变,他萌生了捐出这窝恐龙蛋化石的念头。他表示,希望这些化石能够在新的 “家”—— 恐龙地质科普中心得到更专业、更妥善的保护,同时也能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这些来自远古时代的珍贵遗迹。他深知,这些化石不仅是他个人偶然发现的宝贝,更是属于国家和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们对于研究千万年前的气候变化等具有不可估量的科研价值。
据了解,南雄恐龙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综合科科长刘宏峰介绍,这窝恐龙蛋化石不仅完整,一窝 36 枚且分三层分布的情况在恐龙蛋化石中非常稀有且珍贵。更令人惊喜的是,这窝化石还疑似有胚胎。目前,相关部门已经计划邀请中科院的相关专家前来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如果真的发现胚胎,这将为恐龙研究领域带来极为重要的突破,帮助科学家们更深入地了解恐龙的繁殖、发育等关键生命过程。
在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根据《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规定,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和植物的实体化石及其遗迹化石。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遗存的古生物化石属于国家所有,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进行买卖、非法转让以及出境等行为。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古生物化石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像捐赠这窝恐龙蛋化石的男子一样的热心人士,纷纷将自己收藏的古生物化石捐献给国家相关部门。他们的举动,不仅为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工作贡献了力量,也让更多珍贵的化石有机会进入专业的研究机构和科普场馆,发挥其更大的科研和科普价值。
南雄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恐龙化石发现的重要区域之一。这里出土的恐龙化石种类丰富,包括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等。这些化石为研究恐龙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演化历程以及当时的生态环境等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实物证据。此次 36 枚恐龙蛋化石的捐赠,无疑为南雄的恐龙研究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专业人员的研究和保护下,这些化石将为我们揭开更多关于恐龙时代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对远古生物的认知更加深入和全面。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增强对古生物化石的保护意识,在发现类似化石时,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共同守护这些珍贵的地球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