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零售市场的寒冬里,AI 正试图点燃一把火。
全职妈妈小夏最近发现,家门口的药店一反常态地聚集了很多人。走近才发现,人群正围着一台新奇的 AI 中医四诊仪排队体验。“很多人测完之后,都是拎着一兜子推荐的药品或保健品回去的。”

整个过程充满科技感:经过简单的面部扫描,再将手指放入仪器,一两分钟后,一份详尽的健康报告就出炉了。报告里不仅有经络、气血、虚实等中医概念,还有具体的脏腑状态分析,总计七八十项指标,并附有针对性的调理建议。
“有些内容还真能对上。” 一位体验者告诉虎嗅,报告中提到的口苦、肢体麻木等问题,确实是她近期的直观感受。“我也没跟它说什么,不知道怎么会得出这个结论。”
这只是冰山一角。据行业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 20 多家知名公司售出了 10 万多台 AI 中医一体机(含系统),累计超千万人使用过此类工具。
“有些人每天都来测,恨不得马上让所有指标恢复正常。” 深圳市初芯堂智慧中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易根林告诉虎嗅,这种 AI 中医四诊仪可以大幅提升用户黏性。
以他们开发的 “医葫芦” AI 为例,不仅可以检测出当下的健康状况,还可以数据形式记录各项身体检测信息。用户经过调理后,再次测量,对比两次检测结果,就可以直观看出健康改善情况。实现了中医的数据化、标准化、可视化、量化。
“医葫芦” 后台数据显示,类似小夏的 30 多岁、40 多岁人群,是这类产品的消费主力,占比超过 60%。他们对新事物接受度高,舍得为健康投资,一旦检测发现问题便会立即寻求调理方案。更重要的是,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往往是家庭健康管理的决策者,他们的认可,可能为整个行业带来成倍的增量。
在亚健康日益普遍的今天,这类能一站式检测多种健康问题的仪器,不仅是消费者的 “梦中情机”,更被许多挣扎中的药店视为 “救命稻草”。
在这股高涨的热情背后,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酝酿。
赛博老中医成药店宠儿
AI 中医健康管理,为传统的医药销售终端带来了久违的新客群。
“这几天人太多了,我的嗓子都哑了。” 在 2025 年的西普会(第十八届健康产业生态大会)期间,易根林告诉虎嗅,短短 4 天,就有超过 2000 人体验了他们的 AI 诊疗仪,仅连锁药店负责人的微信就加了 300 多个。
初芯堂在活动现场打出了 “药店引流获客健康管理好帮手” 的条幅。这背后,是惊人的市场渗透力:这款占地不到一平方米的 “赛博老中医”,上市 2 年内已进驻了全国近万家药店,并为这些门店带来了月均 10% 左右的收入增长。
由于引流效果显著,一些连锁药店甚至开始与初芯堂签订区域独家协议,俨然将 “赛博老中医” 当成了护城河。
据易根林介绍,“医葫芦” AI 是基于中医十二经络谐波模型和气血共振原理研发的。其中的气血共振是血液循环共振原理的简称,由中国台湾的王唯工教授在 1991 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从人体器官到远端的小动脉分支,都在接受了心脏射血冲击主动脉弓处的压力波,收集这些压力波,就可以反过来掌握心脏及各器官的健康状况。它被认为将血液循环与中医理论建立了联系,常被用于解释中医气、血、脏腑等概念。
在 “医葫芦” 的设计中,指尖的感应设备是核心,不同于传统脉诊通过触觉来收集信息,它通过光电传过手指的强度变化来获取心脏搏动及血管容积的周期变化来感应压力波。这种技术其实已经广泛用在医疗领域,常见的运动手环、智能手表等,也用到了。
初芯堂将这一理论与传统中医的肝经、肾经、小肠经等融合,形成不同的波形。这些波形相对 “标准值” 的偏差,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在此基础上最小的设备只有血氧仪大小,可以居家使用。
“医葫芦” 的表现尽管也受到了很多用户的认可,但是,与很多中医类产品一样,它也还需要更多临床验证,从合规的角度说,这类产品给出的结果算不上严格的诊断,只能是提示健康风险。
之所以这类产品忽然受到药店、中医馆等专业机构的热捧,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这些行业的发展深陷困境,特别是连锁药店,正身处严冬之中。
药店危局催生好生意?
正在去虚火的药店行业,把赛博老中医当成了救命稻草。
中康数据显示,自 2024 年第四季度起,中国药品零售产业的增长曲线首次掉头向下,门店关停数量超过了新开数量。到 2025 年第一季度,全国药店总量已跌破 70 万家。
行业普遍预测,未来两年药店业将出现关店潮,药店总量可能退回至 2018 年约 50 万家的水平 —— 这意味着,将有近 20 万家药店在这场淘汰赛中消失。
“我们要想方设法先活下去!” 全亿健康产业集团 CEO 万明治在西普会上的疾呼,道出了所有从业者的心声。
在这一场浩大的药店去 “虚火” 过程中,AI,被视为破局的关键变量之一。中康科技董事长吴瀚认为:“在 AI 的推动下,院内外的场景打通,以及预防和治疗的理念打通,将是推动产业进入新增长阶段的重要跨界合作。”
在由 AI 主导的众多新商业模式中,AI 中医诊疗系统是崛起最快的品类之一。按每台 5000 元至 50000 元的采购价计算,仅设备销售的市场规模就有数十亿元空间。据易根林透露,初芯堂的 AI 的设备上市两年,其销售额就超过了经营超 8 年的中医馆业务收入。
客观来说,AI 确实在提升药店的能力。
易根林本人的职业轨迹 —— 从经营零售药店、连锁中医馆,到转型成为 AI 设备供应商 —— 也暗合了整个行业寻求自救的路径。他告诉虎嗅,初芯堂的定位并非治疗疾病,而是聚焦于 “人工智能 + 社区家庭中医药健康服务”,主打中医 “治未病” 和健康管理。
因此,卖设备只是第一步。初芯堂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从设备使用的专业培训,到营销活动的设计,再到用户转化的策略,甚至未来还将提供互联网医疗、线上问诊服务,可谓是把售后做到了极致。这也是与科技公司不同的部分。
对于老百姓、一心堂等引进设备数量较多的头部连锁,他们还可以在门店间组织竞赛,考核员工的 AI 操作和健康管理专业知识。
“这就不是简单的卖药了,而是提供有深度的服务。” 易根林说。
这实际上也是工业界和学术界一直呼吁药店业转型的重点方向 —— 健康管理。在严肃医疗之外,这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中康数据显示,中国院外健康管理市场规模到 2028 年有望突破 3 万亿元。
除了初芯堂等提供 AI 中医诊疗设备的厂商,乐普健康、腾讯健康、海尔生物等,都在产出相关 AI 产品。
只是,对于药店来说,只有 AI 还是远远不够的。
赛博神医,治标不治本
药店人士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赛博老中医领进门,接下去的事情还是要靠自己。
“零售干的就是细节。” 宜致大药房总裁助理刘晨雨表示。AI 可以是细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不是全部。“我们药店从业者有一个体会,只要开店长会、开员工会,当天的销售额一定会下滑。因为主力干将都不在店里。”
试想:一个被 “赛博老中医” 吸引来的顾客,如果面对的是一问三不知、表情僵硬、态度冷漠的店员,混乱的货品陈列和缺乏专业性的环境,他下一次依然会选择离开。新技术带来的新鲜感,无法弥补专业性服务的缺失。
实际上,对赛博老中医,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将信将疑,之所以让有些人对它产生黏性,关键还是后续的服务。易根林就指出,他之所以要开发 “医葫芦”,除了认为市场上 AI 中医产品在性能上不够好,它们与现实需求脱节,不能充分满足需求也是主因。
前述提到的在药店体验过赛博老中医的人士,因为没有后续的服务,也就在尝试一次后放弃关注了。
业界认为,赛博老中医在药品零售端爆火,也反映出了 AI 对整个医药行业发展逻辑的颠覆,零售药店只是其中之一。
简单来说,继互联网之后,AI 进一步铲平了信息差,将医药行业从一个 “黑盒” 产业变成了 “白盒” 产业。叠加医保监管趋严等新政策落地,药店赖以生存的借助信息差推销高毛利产品赚返点的路径行不通了,但是他们还没做好改变的准备。
对于药店当下的处境,有业内人士将其归因为医保管控、电商冲击和门诊统筹这 “三座大山”。但是,从中国药店、中医馆等业态的发展历程看,当下的生存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政策和新业态造成的,更多是一种信任危机。
易根林告诉虎嗅,同样是推荐药品,店员推荐就容易引起反弹,AI 推荐就会被认为更加客观,更容易被接受。初芯堂中医馆在以往活动中,就曾创下 45 场义诊,服务 1350 人,转化 23 万元的战绩,当时的转化率高达 35%。
而要改变这个局面,药店必须拿出真本事,给消费者提供便捷、有效、差异化的健康服务,否则,所有的转型都只能是一次次重述 “你不努力,都不知道有多绝望” 的故事。
以美丽经济为例。很多药店人士坦言,不是不想做,实在是实力不允许。核心的一点就是缺少相关能力。有美妆企业撰文指出,执业药师普遍缺乏皮肤科的系统训练,导致零售药店的美妆产品退货率高达 30%,远超其他业态。
万明治也是零售行业老兵,他就曾直言在模式创新方面要谨慎。“但凡跟医药相关的周边我都愿意做尝试,宠物不太愿意做尝试。” 他认为,这部分业务与医药离得太远,没有基因做好它。
而这个基因的缺陷,AI 只能补充一部分。多元化跨界精英、中国台湾省大树药局的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药店要想拓展宠物业务,需要先开一家宠物店。
事实上,在 AI 介入药品零售业的叙事中,也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零售药店作为数字驱动的医药世界的一部分,与中医馆、基层医疗机构等一样,是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服务的一部分,如果不能满足需求,导流到店里的流量还会流回线上,流向跨界而来的其他机构。
易根林告诉虎嗅,他就在着力打造线上医疗团队,未来将为有需要的用户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
在他设想的闭环中,每个社区门店可以辐射周边的 1000 个会员家庭,通过一系列实现了标准化、数据化、可视化、图形化的中医工具和系统,为这些家庭提供健康检测服务,对发现的问题随时进行调理,如果患者有需要可以接入线上的医生问诊。
虽然,目前线上医疗机构不能首诊,这只能是未来的设想,但,还是给药店敲响了警钟,在更多专业玩家进场之前,药店仍有快速崛起的机会,但是窗口期已经很短。
从这个角度看,流量是解药,也可能是毒药。如果药店不作出根本性的改变,AI 这把火烧过,留下的也可能只有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