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当这句古诗轻轻叩开仲秋的门扉,白露这个清雅的名字便裹挟着丹桂的暗香,悄然降临人间。白露,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木间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故而得名”白露”。古人依四时调和五行,秋属金,金色白,因而以”白”形容此时的露水,既清冷,又诗意。

在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气里,中国人的餐桌也随着季节的转换而呈现出独特的秋日风味。从一杯温润的白露茶,到一碗甜润的白露米酒;从一块热气腾腾的烤红薯,到一道滋补的”十样白”药膳,每一道食物都承载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顺应,对时令的尊重与利用,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智慧。
一、白露茶:秋日的醇香
“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这句民间谚语道出了白露茶的独特魅力。白露时节,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洗礼,叶片肥硕,内质丰富,此时采摘的茶叶既不像春茶那样娇嫩青涩,也不似夏茶那般粗砺味硬,而是达到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轻呷一口白露茶,茶香沉稳绵长,滋味馥郁醇厚,入口难忘。
古人饮茶讲究时令,白露茶因其独特的秋香而备受推崇。昔有妙玉以雪水烹茶,乾隆借荷露煮茗,风雅之客亦会在白露这天收集草木之上的清露,用以冲泡一盏属于这个节气的茶汤。《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这便是”收清露”习俗的由来。在白露时节,泡一壶白露茶,看茶叶在热水中舒展沉浮,茶香袅袅升起,仿佛能将整个秋天的韵味都融入这一杯茶汤之中。
在湖南郴州、湖北孝感,以及苏浙地带,人们则习惯在白露时节酿制米酒,以待远客。这种酒温润中带着一丝暖意,入口清甜,人称”白露米酒”。它并非新兴之物,早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已有类似酿造记载,名曰”程酒”;宋元流行、明清延续的”秋露白”,亦是此中名酿,曾倾倒无数饮者。米酒的酿造与饮用,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馈赠的珍视与转化智慧。
二、白露米酒:甜润的待客之道
白露时节,正是酿制米酒的好时候。在湖南郴州、湖北孝感,以及苏浙地带,人们有在白露酿酒以待客人的传统。这种酒温润中带着一丝暖意,入口清甜,人称”白露米酒”。它并非新兴之物,早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已有类似酿造记载,名曰”程酒”;宋元流行、明清延续的”秋露白”,亦是此中名酿,曾倾倒无数饮者。
米酒的酿造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选米、淘洗、蒸煮到发酵,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先民的智慧。新酿的米酒色泽清亮,香气扑鼻,入口绵甜,后劲温和。在白露这个节气里,一碗温热的米酒不仅能驱散秋凉,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甘肃暖胃的牛奶鸡蛋醪糟,到武汉沁甜的桂花糊米酒,再到江南细腻的酒酿圆子,这一口温柔甜润,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味觉记忆里。
米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国人情感交流的媒介。在白露时节,用新酿的米酒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既是对客人的尊重,也是对时令的尊重。酒香中飘散的,是浓浓的人情味和深深的乡土情。
三、红薯:秋日的朴实馈赠
“白露起,红薯生”,仲秋也正值红薯丰收的季节。一只刚出炉的烤红薯,热气氤氲,甜香扑鼻,是秋天最朴实也最动人的街头风味。红薯,这个看似普通的根茎类作物,却承载着中国人对土地的深情与对简单生活的热爱。
人们不满足于仅仅享受烤红薯的原始美味,更将其带入庖厨,创造出各种精致的菜肴。其中,鲁菜中的”拔丝地瓜”堪称一绝。滚刀块红薯裹上澄亮的糖浆,趁热夹起,金光闪闪的糖丝迤逦不断。入口一瞬,”咔嗞”轻响,外脆内软,甜入心底。这道菜不仅考验厨师的技艺,更体现了中国人对食物色、香、味、形的极致追求。
红薯的营养价值极高,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补脾益胃、通便排毒的功效。在白露时节食用红薯,既能抵御秋凉,又能滋养身体,可谓一举两得。从街头巷尾的烤红薯摊,到高档餐厅的精致红薯料理,这个朴实的食材以其多样的面貌,滋养着中国人的身心。
四、滋补药膳:顺应时令的养生智慧
白露之后,天气明显转凉,正是”补露”之时。依循自然节奏温和进补,是中国人独有的养生智慧。《黄帝内经》有言:”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在浙江的苍南、平阳一带,人们会采集十样名称带”白”的草药,如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等,煨炖乌骨白毛鸡,称为”十样白”。这是一道极具地方特色的滋补药膳,融草药清香于鸡肉鲜醇之中,涵养身心,也传递着民间食疗文化的深厚底蕴。
“十样白”药膳的精髓在于时令与配伍的完美结合。这些带”白”字的草药大多具有润肺、健脾、益肾的功效,与乌骨鸡一同炖煮,既能发挥各自的功效,又能相互协调,达到滋补而不燥热的效果。这种根据时令变化调整饮食的智慧,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而对于许多苏州人来说,此时最不可错过的,是那一口肥润鲜美的河鳗。”白露鳗鲡霜降蟹”,民谚早已道出它的正当其时。尽管其貌不扬,却难抵食客向往。一道上乘的红烧鳗鱼,须得酥烂至骨肉分离而不失其形,酱汁饱浸的鳗肉,质感介于嫩豆腐与凝脂之间,嫩在入口瞬时的融化感,韧在筷子夹起时的丰腴不散。无怪清代《都门竹枝词》赞它:”北来要作尝鲜客,一段鳗鱼一段金”。
鳗鱼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特别适合秋季食用。红烧鳗鱼的烹饪技艺体现了中国厨师对火候的精准把控和对味道的细腻调和,是中华烹饪艺术的杰出代表。
五、白露饮食文化的精神内涵
白露节气的饮食习俗,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一杯白露茶的清雅,到一碗白露米酒的温润;从一块烤红薯的朴实,到一道”十样白”药膳的精致,每一种食物都体现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顺应,对时令的尊重与利用,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智慧。
这些饮食习俗背后,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我们相信,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人的饮食应当顺应自然的节律,才能达到健康与长寿的目的。白露时节,天气转凉,空气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及皮肤干燥等症状,因此饮食应以滋阴润燥为主。白露茶、白露米酒、红薯、药膳等食物,都具有润燥、滋补的功效,符合这一时令的养生需求。
同时,这些饮食习俗也是中国人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家人围坐一起品尝新酿的米酒,还是朋友相聚分享烤红薯的温暖,亦或是精心准备”十样白”药膳招待贵客,食物都成为了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在这些饮食习俗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对亲情、友情、乡情的珍视,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一过,中秋便不远了。思念如露水般悄悄凝结,也在月圆之夜悄然蔓延。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无论你身在何方,总有人正借着月光悄悄挂念你。愿秋露微凉时,你别忘了添件衣裳;愿世间所有思念,终可团聚成圆。
在这个白露时节,让我们放慢脚步,品味一碗白露米酒的甜润,感受一块烤红薯的温暖,啜饮一杯白露茶的醇香,体验一道药膳的滋养。在这些平凡的食物中,我们不仅能品尝到秋天的味道,更能感受到中国人千百年来积淀的生活智慧与文化精髓。愿我们都能在白露的清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