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 9 月 10 日,“欧洲花呗” Klarna 以 KLAR 为股票交易代码登陆纽交所,开盘报 52 美元,较 IPO 发行价高 30%,盘中曾涨至 57.2 美元,涨幅扩大到 43%,后逐步回吐过半涨幅,到收盘报 45.82 美元,涨幅 14.55%。Klarna 的上市,不仅是公司自身的重要里程碑,也引发了市场对 “先买后付”(BNPL)模式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猜测它究竟是泡沫还是新的王者。
Klarna 作为领先的 BNPL 企业,其 IPO 标志着 BNPL 模式已从新兴概念成长为主流支付方式。该公司在 2024 年成功扭亏为盈,实现了 2100 万美元的净利润,2025 年上半年营收达到 15.24 亿美元,同比上年的 13.25 亿美元增长超过 15%,这证明其商业模式在规模化后具备健康可持续性。Klarna 的商业模式主要通过向商户收取交易佣金和向逾期用户收取滞纳金来获取收入。随着全球电商市场的发展和 BNPL 模式渗透率的提升,其交易量持续创新高,盈利前景被看好。
Klarna 拥有强大的核心壁垒,其中之一是庞大的全球网络效应。截至 2025 年中,其用户数已突破 1.11 亿,合作商户超过 79 万家,在欧洲拥有超过 1 亿用户。对于消费者来说,越来越多的商户支持 Klarna 支付,使其成为便捷的支付选项;对于商户而言,接入 Klarna 能够触达庞大的用户群,并利用 BNPL 模式提升销售。这种用户与商户之间的相互吸引和锁定,形成了强大的正向循环,让新进入者难以撼动 Klarna 的市场主导地位。
另一个核心壁垒是其强大的技术壁垒,特别是 AI 驱动的风控系统。在 BNPL 行业,坏账率是衡量公司健康状况的核心指标,Klarna 的坏账率在过去一年中一直维持在低位,低于美国信用卡行业的平均水平。其 AI 驱动的风控系统通过分析海量用户数据点,能够在毫秒级时间内做出授信决策,有效识别并拒绝高风险用户,从而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保持稳健盈利。此外,AI 还被用于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购物体验和推荐,提升了用户粘性和商户销售额,同时也应用于客户服务、欺诈检测等后台运营,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
然而,Klarna 的未来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监管趋严的问题。随着 BNPL 市场的快速增长,各国监管机构已开始密切关注该行业,一些国家将 BNPL 纳入信贷监管范畴,要求 BNPL 公司遵守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和消费者保护规则。这对 Klarna 来说,合规成本的增加可能会影响其盈利能力,但另一方面,更严格的监管也将淘汰缺乏合规能力的小公司,巩固 Klarna 这样合规先行者的市场地位。
其次是激烈的竞争与坏账风险。BNPL 赛道竞争激烈,Klarna 的竞争对手包括老牌金融科技巨头 PayPal,以及同为 BNPL 领域佼佼者的 Affirm 和 Afterpay 等。这些公司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和强大的资金实力,在各自的主场对 Klarna 构成严峻挑战。同时,宏观经济的波动,如通胀压力,可能导致消费者偿付能力下降,从而增加 BNPL 公司的坏账风险。
尽管面临挑战,但 Klarna 的优势依然突出,其高达 140 亿美元的估值和 12.7 亿美元的 IPO 募资目标,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其前景的强烈看好。Klarna 的全球化布局使其能够分散单一市场的风险,而其持续的技术创新也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
从投资逻辑来看,Klarna 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短期增长机会,更是新消费金融时代的一个重要代表。BNPL 模式正在重新定义消费者的支付习惯,满足了新一代消费者对灵活性、透明度和低成本的需求。Klarna 作为 BNPL 领域的领军者之一,其庞大的用户和商户网络,使其拥有成为 “超级入口” 的巨大潜力。未来,Klarna 可以基于其支付数据,向用户提供更多金融服务,如个人理财、储蓄等,从而将其商业价值从支付环节延伸到整个消费金融生态。
Klarna 登陆纽交所,究竟是泡沫还是新王,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上市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观察 BNPL 模式和新消费金融时代发展的重要窗口,其未来的发展走势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