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煮茶变 “夺命局”?警惕这些日常行为中的致命隐患!

寒风凛冽的冬日,约上三五好友,围坐在暖意融融的小碳炉旁,煮一壶香茗,烤几个香甜的红薯,“围炉煮茶” 凭借着诗意与惬意,成为年轻人聚会休闲的新潮流。然而,这份看似美好的冬日雅趣,却暗藏致命危机。近期,多地接连发生 “围炉煮茶” 中毒事件,不少人因紧闭门窗烧炭煮茶,几小时后便出现耳鸣、眼花、恶心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事实上,除了围炉煮茶,室内吃火锅烧烤、烧炭取暖等日常行为,同样可能引发一氧化碳中毒。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风险?我们又该如何防范?

无声的 “杀手”:一氧化碳为何致命?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产生的有毒气体经呼吸道吸入导致的中毒现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赵丽指出,一氧化碳具有极强的 “亲和力”,它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一旦结合,血红蛋白便丧失了携带氧气的能力,无法将氧气输送到全身组织细胞,进而造成组织缺氧窒息。大脑皮质对氧气供应极为敏感,因此一氧化碳中毒对其影响最为严重。

中毒症状会因吸入量和个体差异呈现不同表现。轻型中毒者常出现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可能还会短暂昏厥,但神志基本清醒,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会迅速消失,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中型中毒者在轻型症状基础上,会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黏膜会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若抢救及时,可较快清醒,数天内就能完全恢复,通常也不会有后遗症状。而重型中毒者则会陷入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危及生命的情况,这类患者往往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差,常伴有痴呆、记忆力减退、肢体瘫痪等严重后遗症。

生死救援:中毒后的自救与施救

当身处密闭空间,使用煤炉、燃气等设备时,一旦察觉头痛、眩晕等不适症状,必须立刻警觉起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何新华强调,此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尽快离开现场。若因全身乏力无法站立,要利用一氧化碳比空气轻的特性,在地上匍匐爬行逃生,避免吸入更多有毒气体。

发现他人一氧化碳中毒时,救助者务必保持冷静,首先匍匐进入现场,防止自身中毒。进入后迅速打开门窗,将患者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并解开其衣领及腰带,保证呼吸顺畅。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要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肺导致窒息。若患者心跳呼吸微弱或已停止,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叫救护车,送往配备高压氧舱的医院抢救。值得注意的是,出现其他中毒情况时,首要原则也是尽快脱离中毒环境,避免与毒物持续接触,再设法排出体内毒物,情况危急时及时就医。

防患未然:构筑家庭安全防线

家庭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场所,使用煤炉、炭火取暖的居室,安装燃气热水器的卫生间,使用燃气灶具的厨房等,都存在潜在风险。此外,使用小型发电机的车库、地下室,以及密闭的空调汽车内也不容小觑。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需从多个方面入手。

在设备选择与安装上,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质量合格的燃气、煤气热水器,切不可贪图便宜购买劣质产品。安装时务必请专业人员操作,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私自更改燃气、煤气管道设施。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通风是关键,无论是燃气热水器洗浴,还是使用煤气灶具做饭,都要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洗浴时间不宜过长,使用完毕后仔细检查设备是否关闭。

日常维护同样重要,定期检修燃气、煤气热水器的减压阀和皮管,发现破损、锈蚀、漏气等问题及时更换。条件允许的家庭,可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维护,让它成为家庭安全的 “守护者”。使用煤气时,时刻保持室内通风,尤其是冬季门窗紧闭、雨天空气潮湿时;使用前先闻闻煤气味,确认是否漏气;自动点火的煤气具连续未点燃时,稍作等待,待煤气散开后再点火。

从风雅的围炉煮茶,到日常的火锅烧烤,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都可能因一时疏忽成为危险的源头。一氧化碳中毒并非遥不可及,它就潜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唯有掌握科学知识,做好预防措施,才能在享受生活美好的同时,远离这一无形的 “杀手”,为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筑起坚固防线。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