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夏天,在一次疫苗行业学术会议间隙,科普平台 “疫苗圈” 创始人刘永超与几家头部疫苗企业销售负责人小聚。

“我入行十多年了,怎么感觉现在疫苗行业有点凉呢?” 席间,一位销售负责人说。
这是许多疫苗行业从业者的共同感受。刘永超记得,聚会那天,大家有低沉,有抱怨,也有无奈。
2025 年 8 月底,多家疫苗企业交出最差中报,智飞生物(300122.SZ)、万泰生物(603392.SH)两大龙头出现上市后首次半年度亏损,净利润同比分别骤降 127%、155%。在 17 家疫苗上市公司中,只有 6 家实现盈利,利润最高的成大生物 (688739.SH) 也只有 1.22 亿元。
从全行业看,2025 年上半年,中国疫苗上市公司整体的疫苗收入同比下降 60%,净利润同比下降 113%。
目前,A 股市值前五的疫苗企业分别是万泰生物、智飞生物、康希诺(688185.SH)、康泰生物(300601.SZ)、沃森生物(300142.SZ)。其中,只有康希诺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这主要是因为其推出了中国唯一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极具竞争优势的创新产品促使了业绩的提振。
康希诺这样的幸运儿是少数,多数疫苗企业感受到了凉意。
是什么将疫苗行业带进冬天?价格战、疫苗犹豫、行业内卷…… 在半年报中,头部疫苗企业将困境部分归因于这些行业共性问题。
降到蜜雪冰城价
“流感疫苗已经降至蜜雪冰城价了,最低 5.5 元一支。” 一位资深疫苗业内人士向经济观察报感叹。
9 月初,北京市政府采购网公告显示,2025 年免疫类流感疫苗共有 3 款疫苗中标,其中,华兰疫苗(301207.SZ)的三价流感疫苗中标单价为 10 元,上海生物的三价流感疫苗中标单价为 5.5 元,创公费流感疫苗价格新低。
近两年,价格战让三价流感疫苗采购价屡创新低。2024 年 9 月,上海生物在浙江以 9.5 元单价中标,这是三价流感疫苗单价首次跌破 10 元。2025 年,流感疫苗价格战持续,5 月,复星雅立峰将价格降到了单支 8 元,6 月,上海生物和长春生物又双双把价格打到了单支 6 元。
自费的四价流感疫苗也自 2024 年 5 月起陆续降价,多家企业中标价格从原先的单支 128 元降到了单支 88 元。
不仅流感疫苗,HPV 疫苗、带状疱疹疫苗、肺炎疫苗等多种疫苗也都在打价格战。
9 月 9 日,万泰生物在厦门启动九价 HPV 疫苗馨可宁全球首针仪式,将这款疫苗正式投入市场。馨可宁单针 499 元,两针价格不到一千元,全程三针不超过 1500 元。
万泰生物的入局搅动了原本一家独大的九价 HPV 疫苗市场。2025 年 4 月起,智飞生物就将其代理的进口九价 HPV 疫苗间接降价,在多个省市推出 “打一针送一针” 活动,折算单针从 1300 元左右降至 900 元左右。
在二价 HPV 疫苗市场,战况更为激烈。2025 年 3 月,万泰生物的二价 HPV 疫苗以 86 元一支的价格中标政府采购,跌破百元大关。随后,沃森生物的二价 HPV 疫苗报出 27.5 元的单支中标价,这个价格,几乎只有 2022 年 5 月单支 246 元的十分之一。
在价格战影响下,2025 年上半年,以二价 HPV 疫苗为主要单品的万泰生物营收 8.44 亿元,同比下降 38%;净利润为 – 1.44 亿元,同比下降 155%,这是万泰生物上市以来首份亏损的中报。沃森生物的业绩也有较大幅度下滑,上半年实现营收 11.54 亿元,同比下降 19%;净利润 0.43 亿元,同比下降 75%。
值得一提的是,9 月 11 日,中国宣布将 HPV 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这意味着此后 HPV 疫苗将由政府向适龄人群免费提供。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免疫规划应该只纳入国产二价 HPV 疫苗,九价 HPV 疫苗仍属自费市场。
进口九价 HPV 疫苗的代理商智飞生物,其另一款核心单品是带状疱疹疫苗,这一产品领域近期也打起了价格战。2025 年 3 月起,多省市开展带状疱疹疫苗 “打一赠一” 活动,智飞生物代理的葛兰素史克的带状疱疹疫苗在多地的价格从两剂 3260 元降至 1652 元。
经济观察报注意到,多家疫苗企业既是价格战的参与者,也将价格战视为棘手的难题。
华兰疫苗在半年报中提到,2024 年,包括华兰疫苗在内的国内多家疫苗厂家下调了多种非免疫规划疫苗的价格,增大了疫苗产品的价格竞争压力,可能会导致其已上市产品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下降,进而对业绩产生影响。
智飞生物在半年报中提到,部分企业为抢占份额,主动下调疫苗单价,产品中标价降至历史低点。
万泰生物在半年报中提到,在行业 “内卷” 背景下,价格竞争趋于常态化。部分地区二类疫苗价格体系持续下探,多个品种价格波动明显。另一方面,行业内亦出现多种形式的促销与让利行为,如以优惠套餐、增值赠送等方式争夺终端市场,进一步压缩产品价格空间。
疫苗犹豫
2025 年上半年,智飞生物实现营收 49.19 亿元,同比下降 73%;净利润亏损 5.97 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 22.34 亿元,同比下降 127%。
在半年报里,智飞生物在描述困难时,8 次提及 “疫苗犹豫”。
一位疾控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近两年,疫苗犹豫的问题较为严重,许多居民不相信疫苗,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质疑。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这天,他就接到了两次对 HPV 疫苗有效性的质疑。
顾名思义,疫苗犹豫是指对疫苗接种持有抵触或犹豫的态度,延迟或者拒绝接受疫苗接种服务。
疫苗可以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由政府集采,公民免费接种,如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二类疫苗属于自费疫苗,公民自愿接种,如狂犬疫苗、流感疫苗。多位受访者介绍,理论上,一类疫苗不存在疫苗犹豫问题,尽管少量家长或群体主观不愿接种,但这些疫苗属于公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接种的免疫规划疫苗,目前各地接种率普遍超 95%。
在疫苗犹豫问题集中的二类疫苗里,也需要更具体地看待。与重大疾病有关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疾病严重性和疫苗有效性可以抵消一些人对接种的疑虑。而 HPV 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流感疫苗等疫苗,均面临较严峻的疫苗犹豫问题。
一位疫苗业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近期,他收到许多来自疾控部门和社区医生的反馈,认为今年公众的流感疫苗接种意愿不如以前了。
因为接种效果难以量化、每年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差异大,流感疫苗的疫苗犹豫问题尤其显著。中疾控相关数据显示,2020 年 —2023 年,中国年均流感疫苗接种率均在 4% 以下,儿童接种率略高于 12%,而老年人群不足 5%。在发达国家,流感疫苗接种率在 50% 左右。
上述疫苗业内人士认为,一是新冠大流行期间的新冠疫苗接种效果没有让一些民众满意,二是不同国家对不同技术路线如 mRNA、灭活疫苗的不认可,三是很多不实信息的广泛传播,这些问题的叠加导致疫苗犹豫的发生。
相较于儿童疫苗接种的高覆盖率与公众认知度,中国成人疫苗接种工作相对滞后,流感、肺炎等成人疫苗接种率普遍偏低。近两年,多省开展疫苗处方试点,由临床医生对符合条件的民众开具疫苗处方。理论上,这种模式可以推动成人疫苗接种,但在具体实施上效果欠佳。
刘永超认为,成人疫苗面临的问题和保险有类似之处 —— 大量民众缺乏避险意识。和 “防患未然” 相比,人们更倾向于 “亡羊补牢”,要改变这种认知,需要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科普。
前述疾控人士也深感成人疫苗的推广困难。在他开展成人疫苗接种工作时,发现许多基层医生和护理人员缺乏重视疫苗的思维,在开具疫苗处方时缺乏积极性,让成人疫苗处方落地非常困难,需要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转变普通人和医务人员的思维。
疫苗处方不是由行政命令强制推行,仅是建议和呼吁。开具疫苗处方的医务人员缺乏相应的绩效激励,这不利于疫苗处方的推广。“不把疫苗处方、服务触达、信息触达三项一起做下来,就无法真正带动市场增长。” 前述业内人士说。
寒冬或将持续
疫苗行业的一个共识是,新冠大流行帮助人们建立了对疫苗的广泛认知,扩大了疫苗整体盘子,但竞争也变得更激烈了。
以智飞生物为例,其 HPV 疫苗经过前期在高需求人群中的广泛接种,目前存量市场主要是低需求或无需求人群,以及每年新增的适龄人群,这加大了推广难度。与此同时,智飞生物需要面对万泰生物和沃森生物二价 HPV 疫苗在公费市场的挑战,以及万泰生物在九价 HPV 疫苗的入局。
智飞生物在半年报中提到,疫苗重点品类产品同质化加剧,多个细分领域竞争激烈,临床及注册阶段的产品数量不断增长,供给端持续扩张,行业内卷现象愈发显著。
刘永超将疫苗市场比作一个正在缩小的铁球,购买力下降让铁球外裹着一层冰,而同质化竞争又让铁球内的东西越来越多。
中信建投研报提到,疫苗终端销售承压,部分产品竞争格局趋于激烈。2025 年上半年疫苗板块业绩呈现下行趋势,主要由于:受市场宏观环境影响,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导致疫苗终端销售面临压力;部分产品,如二价 HPV 疫苗、PCV13、Vero 细胞狂苗等竞争格局趋于激烈。
“竞争太惨烈,我认为在中国,一个疫苗种类有 3—4 家供应商就够了,现在的情况是企业扎堆往里挤,产品大同小异,不得不打价格战。” 疫苗专家陶黎纳对经济观察报分析。
陶黎纳将当前形容为疫苗行业的 “深寒时刻”,他认为中国疫苗企业需要在这波寒潮里进行大刀阔斧的淘汰或整合,形成一些产品线齐全的大企业。与此同时,需要解除疫苗广告宣传的默认禁令。不过即便有了宣传,公众对疫苗的接受程度也不会一蹴而就地提升,这个缓慢过程很难预测,因此,他预估这个寒冬至少要维持五到十年。
刘永超对疫苗行业的未来持观望态度:“出生率短期内很难上升,成人的疫苗认知很难改变,政府采购价格始终会非常低。”
“疫苗行业正在三九天,这个冬天会很长。” 前述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中国疫苗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企业并购、技术转移,一些企业将会被淘汰。只有当疫苗行业认知提升和体系完善,尤其是成人疫苗体系建设之后,市场大盘才能扩大,疫苗技术和品质才能提升,那时,疫苗行业才能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