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下革命2.0:苹果iPhone 18首发”半无孔”设计,安卓厂商集体冲刺真全面屏


一、苹果屏下Face ID终落地:从”药丸”到”挖孔”的过渡

2025年6月,供应链爆料称iPhone 18系列将首发屏下Face ID技术,但屏幕仍保留摄像头开孔,实现”半无孔”设计。这一消息让期待”完全无孔”的果粉略感失望,但也标志着苹果正式迈入屏下摄像头时代。

  • 技术迭代节奏
    从iPhone X的刘海屏(2017年)到iPhone 14 Pro的灵动岛(2022年),苹果用了5年优化交互设计。而屏下Face ID的推进更谨慎——2023年分析师预测iPhone 17 Pro搭载,但因量产难度推迟至2026年的iPhone 18系列,符合苹果”技术成熟后再商用”的风格。
  • 设计权衡
    保留摄像头开孔虽被调侃为”挤牙膏”,但对用户而言,屏幕显示面积扩大(灵动岛区域整合)和Face ID保留是实用升级。安卓阵营早在2021年通过努比亚Z30 Pro尝试屏下摄像头,但成像质量与前置镜头差距明显,苹果的方案可能更注重平衡体验。

二、安卓阵营的”无孔竞赛”:TOP5厂商联手屏幕供应链

与苹果的渐进式策略不同,安卓厂商正加速冲刺”真全面屏”。爆料称2027年安卓TOP5品牌(三星、小米、OPPO、vivo、荣耀)将联合京东方、维信诺等推出无孔旗舰,技术路线聚焦两点:

  1. 屏下摄像头成熟化
    • 京东方FDC 2.0技术已实现屏下区域PPI与主屏一致,维信诺更展示支持3D人脸识别的方案,直接对标苹果Face ID。
    • 三星此前因成像问题放弃屏下设计,此次可能依赖LG或国产屏幕技术弯道超车。
  2. 差异化落地策略
    初代无孔屏可能仅用于超大杯机型(如小米MIX系列复活),通过”超大杯-标准版”配置分层维持利润,类似苹果Pro/标准版策略。

三、供应链暗战:京东方或成最大赢家

苹果供应链的”二供”策略为国产厂商打开机会窗口:

  • 三星的困境:尽管储备屏下技术,但量产能力不足,近年未更新相关专利;LG尚未推出手机级方案,依赖苹果扶持。
  • 京东方的优势:2024年发布的FDC 2.0技术已解决透光率与显示一致性问题,且成本控制能力强,可能率先打入iPhone 18供应链。
  • 安卓厂商的备选:若京东方成为苹果供应商,天马、华星光电等将争夺安卓订单,推动行业技术扩散。

四、用户选择题:现在买还是等2027?

  • 果粉:若追求稳定体验,iPhone 17 Pro的灵动岛仍是当前最优解;若愿尝鲜,努比亚Z70 Ultra已实现无孔屏+骁龙8 Gen3旗舰芯的组合。
  • 安卓用户:2025-2026年可关注小米15 Ultra、OPPO Find X8 Pro等机型的屏下摄像头进展,但成熟方案需等到2027年。

五、行业展望:无孔化背后的生态博弈

  1. 交互革新:全面屏将催生新的生物识别方案(如屏下指纹+人脸融合),苹果的”灵动岛”交互逻辑或被颠覆。
  2. 折叠屏协同:爆料称iPhone折叠屏可能首发无孔技术,安卓阵营的竖向折叠机(如OPPO Find N5)已尝试隐藏摄像头,未来形态更激进。
  3. 成本与普及:屏下技术初期仅限高端机型,中端市场仍以挖孔屏为主,类似当年OLED普及路径。

结语
从”药丸”到”挖孔”再到”无孔”,手机屏幕的进化史折射出厂商对极致屏占比的执着。苹果的谨慎与安卓的激进形成鲜明对比,但目标一致——2027年,真全面屏大战或将彻底终结刘海、灵动岛的时代。消费者只需记住:耐心等待,技术总会来,只是早晚问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