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暑期档战局:B站”观星剧场”能否破局?
2025年剧集暑期档的竞争已趋白热化。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四大平台凭借S+级项目抢占市场,而B站则凭借”观星剧场”四部古装剧《青川入梦》《满庭芳》《半醒浮生》《照镜辞》悄然入场。尽管《青川入梦》首战失利(播放量仅1800万,远低于头部平台古偶单集数据),但B站并未放弃,而是通过深耕女性古装赛道、押注中短剧模式,试图在巨头夹缝中开辟新路径。

B站的策略清晰:以小搏大。参考两年前《古相思曲》的成功(豆瓣8.6分、低成本高口碑),今年”观星剧场”进一步优化配置:
- 选角:启用兼具演技与流量的实力派女主;
- 制作:邀请短剧头部导演(如《执笔》导演张之微);
- 时长:单集25分钟,平衡叙事深度与节奏。
但问题在于,《古相思曲》的”黑马效应”能否批量复制?目前《青川入梦》未能破圈,二创内容寥寥,观众对B站剧集的认知仍停留在”小众实验”阶段。
二、B站做剧的”基因矛盾”:UGC生态与长视频之争
B站的自制剧困境,本质上是其社区生态与长视频商业逻辑的冲突。
- 用户习惯:B站用户更熟悉UP主吐槽、经典老剧”二创”(如四大名著播放量超15亿),而非追新剧。影视区长期被”吐槽文化”主导,甚至因”冲商单”事件引发流量粉丝与UP主的矛盾。若平台为推广自制剧过度控评,可能破坏UGC生态根基。
- 内容定位偏差:过去B站自制剧多被吐槽为”中二专供”(如《大世界扭蛋机》),难以吸引主流观众。即便《古相思曲》成功,也未能培养用户”在B站追剧”的习惯。
- 战略摇摆:此前B站对自制剧投入有限(年均不足4部),直到《古相思曲》爆红后才调整策略,但市场已被爱优腾瓜分殆尽。
三、破局关键:低成本中剧能否成为新赛道?
B站选择押注”女性古装中剧”,试图在长剧与短剧之间找到平衡点:
- 成本控制:单集25分钟的中剧模式降低投入风险;
- 细分市场:针对古装剧观众对”流量换乘””剧情注水”的厌倦,提供精品化替代品;
- 付费试验:通过”观星剧场”培养用户付费习惯,缓解会员增速放缓压力(近两季度仅3%增长)。
然而,这一模式仍面临挑战:
- 破圈难题:《青川入梦》在站外近乎”查无此剧”,如何吸引非B站用户?
- 内容可持续性:若后续三部剧口碑下滑,可能重蹈”昙花一现”覆辙。
四、行业影响:B站入局能否激活剧集市场?
B站的加入为暑期档注入变量:
- 题材创新:女性向古装中剧或成新风口;
- 商业模式探索:中短剧+分账模式可能倒逼平台调整评估体系;
- 生态竞争:若B站成功平衡UGC与PGC,将为视频行业提供新思路。
但短期内,B站仍需回答核心问题:如何让观众从”围观小破站”转向”扎根追剧”? 若”观星剧场”后续作品能实现口碑与热度双丰收,或可改写其”剧集局外人”的标签;反之,则可能再次验证”出站魔咒”的残酷性。
结语
B站的暑期档突围战,既是自救,也是对视频行业规则的一次挑战。在长剧巨头垄断、短剧野蛮生长的夹缝中,”中剧”能否成为第三条道路?答案或许藏在接下来的三部剧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