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回应鸿蒙争议:生态崛起,未来可期

在科技领域,操作系统的竞争一直是焦点中的焦点。近日,在央视财经《对话》栏目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就鸿蒙操作系统的发展与主持人陈伟鸿展开了深度对话,其中对于鸿蒙长久以来面临的 “安卓套壳” 争议,余承东给出了明确回应,同时也描绘了鸿蒙系统未来的宏伟蓝图。

长期以来,鸿蒙系统被部分人质疑是 “安卓套壳”。对此,余承东解释道,早期鸿蒙体系采用双框架,兼容安卓体系,这主要是考虑到应用迁移难度极大。许多开发者已经在安卓生态中投入了大量精力,若要他们立刻放弃原有成果,全面转向新的鸿蒙生态,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从鸿蒙 5.0 版本开始,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有新开发的应用都是基于鸿蒙自身框架重新打造的。这意味着鸿蒙已经摆脱了对安卓的依赖,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应用生态基础。

谈及操作系统与生态的关系时,余承东将其比喻为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的经典难题。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发布之初,由于缺乏足够多适配的应用,用户体验可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用户接受度不高。但如果等待生态完全成熟再发布操作系统,又会因为没有用户基础,使得开发者缺乏动力去开发应用。这种两难境地,几乎是每一个新操作系统都会面临的困境。

鸿蒙生态的建设之路同样充满坎坷。余承东坦言,生态迁移的难度超乎想象,历史上众多失败的案例就是警示。起初,当用户在鸿蒙系统中使用微信、抖音等应用时,会发现功能并不完善。但随着华为与开发者不断地迭代优化,应用体验逐渐得到了显著提升。余承东信心满满地表示,到今年年底,鸿蒙生态有望与安卓和 iOS 生态相媲美。

鸿蒙系统独特的 “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特性,极大地提升了开发效率。虽然初次迁移到鸿蒙生态对开发者而言存在一定难度,但一旦成功,后续的开发效率将大幅提高。以鸿蒙版微信为例,它采用了全新的架构,完全基于鸿蒙系统重新编写。这种新架构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可能性。

鸿蒙系统的用户增长速度也十分惊人。从寥寥无几到突破百万用户,鸿蒙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然而,随后的发展势头迅猛,很快就突破了 1000 万用户大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增长速度还在不断加快。值得一提的是,鸿蒙系统已经开源,这一举措吸引了矿山、医疗、航天等多个行业的关注与应用。目前,鸿蒙系统的应用范围早已不限于华为设备,未来,余承东期望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终端设备都能运行鸿蒙系统。

华为正推动设备全面切换至单框架的鸿蒙系统,通过提升用户体验,让用户愿意主动使用并推荐给他人。同时,华为也致力于为开发者创造良好的盈利环境,只有开发者能够在鸿蒙生态中赚到钱,才会吸引更多的开发者投身其中。余承东坚信,凭借这样的策略,鸿蒙系统不仅能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还将走向全球,在全球操作系统市场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实现 “三分天下必有其一” 的目标。

鸿蒙系统从诞生之初就面临着诸多质疑与挑战,但凭借着华为强大的技术实力、对生态建设的坚定投入以及清晰的战略规划,正在逐步突破困境,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未来,鸿蒙系统能否如余承东所期望的那样,在全球操作系统市场中取得显著份额,让我们拭目以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