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无人驾驶技术正逐渐从科幻走进现实。2025 年 8 月 15 日,上海临港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 首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出租车正式向公众开放运营,这标志着临港在智能交通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 “无人化” 出行体验。

便捷预约,覆盖核心区域
此次开放运营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重点覆盖临港主城区核心区域,精心布局了 58 个高频出行点位,将高校、办公园区、商业综合体等人员流动密集的场所紧密相连。营运时间贴心设定为每日 8 时至 20 时,与居民日常通勤、购物、就学等出行需求高度契合。居民无需繁琐操作,只需轻松打开 “临港出行” 小程序,点击 “致行智联” 板块,就能像使用普通打车软件一样便捷叫车。叫车后,小程序页面会实时同步车牌号、车辆行驶路径等关键信息,方便乘客随时掌握车辆动态,并温馨提醒乘客在站点耐心等候。
清晰定价,费用一目了然
在收费方面,该服务制定了清晰透明的定价规则,让乘客消费得明明白白。起步价为 16 元,涵盖 5 公里的行程。若行程超过 5 公里,超出部分则按每公里 4 元计算里程费,全程无其他任何额外费用。这样简洁清晰的定价模式,既保障了乘客的权益,也为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商业化运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政策助力,落地水到渠成
早在 7 月 26 日的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便已为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发放示范运营牌照,这一举措犹如一场 “及时雨”,为此次无人驾驶出租车在临港落地提供了关键的政策支持与保障,使其能够顺利从测试阶段迈向商业化运营。
完善生态,保障安全运行
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已构建起一套完善的智能网联测试与运营生态体系。在这片 386 平方公里的产城融合区内,245 条道路实现开放,总长达 551.7 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为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每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都配备了多重安全保障措施。车上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驾驶员,但远程有经验丰富的安全员实时待命,时刻关注车辆运行状况。一旦车辆遭遇紧急情况,远程安全员能够迅速反应,通过远程接管系统对车辆进行操控,确保乘客的生命安全与行程顺利。
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正式运营,不仅为临港居民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出行新选择,更是临港在智能交通领域积极探索与创新的生动体现。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相信无人驾驶出租车将在更多区域落地生根,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惊喜与变革。让我们共同期待智能出行时代的全面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