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 块,买个 “闺蜜” 回家?

先是闺蜜,再是机。

一台加了架子和轮子的低配 Android 平板,售价高达 3500 元,你会买吗?很多人看到这样的配置和价格,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这不是智商税吗!” 然而,现实却让人意想不到,这款产品半年就狂卖了 6.1 亿元。它,就是消费电子领域中异军突起的 “闺蜜机”。

根据分析机构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闺蜜机全渠道销量 17.5 万台,同比增长 45.4%;销售额达 6.1 亿元,同比增长 27.8%。在电商销售数据方面,闺蜜机更是增长迅猛,成为消费电子品类中的佼佼者。但即便如此,关于闺蜜机 “智商税”“割韭菜” 的负面评价依旧充斥在各大平台。那么,闺蜜机究竟是什么?它真的值得购买吗?

闺蜜机不是兄弟机

虽说闺蜜机是个新的品类,但从技术层面来看,它确实没有任何新技术。其本质就是比一般平板电脑更大一点(通常 27 – 30 寸左右)的 Android 大平板,接上长杆子支架和一组万向轮。早在 iPad 刚面世时,爱范儿就评测过一款形态类似的初创产品 “Double Robotics”,它用 iPad 作为 “赛博分身”,摄像头当眼睛,轮子当腿,技术含量甚至比现在的 “闺蜜机” 还高。

给平板加轮子并非国内独有,最早推出类似产品的是韩国 LG。2022 年,LG 推出的 “移动电视” StanbyME,就是一款带轮子的可移动电视。当这款移动电视进入中国台湾时,被赋予了一个极具创意的中文产品名 —— 闺蜜机。此后,这款产品迅速走红并卖到缺货,国内制造企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由于产品技术门槛低,众多 ODM 贴牌产品纷纷涌入市场。

2023 年,百度旗下小度推出首款产品 “添添闺蜜机”,直接将 “闺蜜机” 三个字融入产品名,也因此成为国内闺蜜机的头部玩家之一。添添闺蜜机在形态上与 StandbyME 相似,但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一是采用 Android 系统,应用和内容生态丰富,可玩性更高(LG 用的是电视线的祖传 webOS);二是性价比更高。

如果说平板电脑介于手机和电脑之间,那么闺蜜机则是在平板电脑和电视之间找到了一个尚未被发掘的定位。它是一块极其灵活的大屏,能适应家中各种场景,无论是客厅、厨房还是卧室,它都能 “游刃有余”。并且,它可以随意调整高低俯仰、横屏竖屏,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观看不同内容的需求。这种灵活性使它能够陪用户刷视频、看剧、锻炼、做饭,甚至哄用户睡觉,宛如一个贴心的 “闺蜜”。

在国外,这个品类的命名较为生硬,如 “可推行智能触控屏”(rollable smart touch screen)、“便携电视”(portable TV),甚至直接叫 “带轮子的巨大平板”(giant pad with wheels)。而在中文语境中,“闺蜜机” 这个名字充满人情味,形象地体现了产品的强伴随特性,不得不说台湾人在起名字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

那么,为什么叫闺蜜机,而不是兄弟机呢?显然,这个名字主要瞄准女性群体。女性对生活品质往往有更高、更具体的追求,且对参数的敏感度相对较低,闺蜜机恰好能很大程度满足她们的需求。比如,女性在做瑜伽时,无需一直对着客厅电视,也不用盯着小手机或平板,只需将闺蜜机轻松推到身边即可。作为一种更一体化、简便的整套解决方案,闺蜜机对女生更为友好。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支撑起了它在硬件之外的溢价。此外,“闺蜜” 二字在语言上更强调情感交流,赋予了产品更多的情绪价值。

让屏幕奔用户而来

提到客厅,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共同观看大屏电视的温馨场景。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人们人手一部屏幕,各看各的内容,一家人其乐融融看电视的场景愈发少见。更多时候,人们坐在客厅各自对着自己的屏幕欢笑,或者干脆回到私密性更好的卧室。而且,客厅原本作为接待客人的公共空间,如今社交大多转移到线上,线下见面也更倾向于在外面,因此家中偌大的客厅空间逐渐被冷落。对于独居在出租房的年轻人而言,空间有限,甚至没有客厅这一场景。在这些情况下,只能固定在客厅的电视大屏渐渐失宠。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再需要大屏幕。此时,闺蜜机悄然登场。闺蜜机的出现,巧妙地解决了用户对大屏和便携性的矛盾需求,其方法就是让屏幕 “追着” 用户跑,几乎能适应所有居家环境。同时,当下内容消费形式发生了变化,竖屏短视频和短剧吸引了大量用户的注意力,而闺蜜机可随意横竖屏切换的屏幕,正好顺应了这一趋势。

与闺蜜机用途和能力相似的产品还有 AR 投屏眼镜,它同样具备高度灵活性和更大的屏幕。但二者存在本质区别:从产品定义来看,AR 眼镜属于个人设备,而闺蜜机更像是 “智能家居”;从销售难度来讲,网购时消费者难以直观感受 AR 眼镜的视觉效果,而闺蜜机简单易懂,销售难度较低。

对于家庭用户而言,闺蜜机是一款可供全家人共同娱乐的产品,尤其适合有小孩的家庭,可作为与小朋友进行早教、互动的得力工具。此外,智能电视的界面和遥控器交互对于老人和小孩有一定操作门槛,而闺蜜机的触控交互和 Android 系统 UI 与智能手机操作无缝衔接,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对于独居用户,闺蜜机强大的陪伴感尤为突出,它显示的画面和发出的声音存在于空间之中,能有效缓解孤独感。国内的闺蜜机还敏锐捕捉到这一需求,开发出独特功能:内置 AI 语音助手可更换明星语音包,如同地图导航一样,进一步拉近了机器与用户的距离。

闺蜜机会成为什么?

尽管闺蜜机备受青睐,但它也并非完美无缺,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优秀的产品定义与较低的产品力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它被诟病为 “智商税” 的主要原因。目前,闺蜜机普遍存在 “高价低配” 的情况,花四千块钱只能买到一块 1080P 的屏幕和一颗性能勉强能用的处理器,这让许多对价格和配置敏感的用户望而却步。尤其在国内市场,活跃的闺蜜机厂商大多缺乏计算设备生产经验,甚至没涉足过平板电脑领域,产品设计和精密组装能力不足,导致用户在社交平台上频繁吐槽品控和售后问题。

不过,这种现状或许即将改变。小米的入局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变数。小米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理论上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打造出更优质的产品,从而引发市场竞争,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在电视市场竞争已趋于白热化的当下,利润率更高且尚属蓝海的闺蜜机市场,势必会吸引更多传统电视厂商加入。此外,LG、三星等高端厂商也在持续推动产品形态和品质的升级,为该品类的发展注入动力。例如,三星近期推出了首款闺蜜机 Movingstyle Edge,不断探索产品的更多可能性。

闺蜜机的形态探索远未结束。率先推出闺蜜机的 LG,一直在对外围配件进行调整,除了现有的万向轮支架,还开发了大型保护套、公文箱、背带等配件,鼓励用户将闺蜜机带出门使用。同时,不少厂商已经开始挖掘闺蜜机作为全新 AI 入口的潜力,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 AI 助手,基本复用智能音箱的逻辑;二是 AI 机器人。此前有消息称,苹果也在涉足这一领域。随着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未来几年家用机器人产品有望大量涌现,苹果也将该品类视为下一个市场重点。“屏幕追着人跑” 的闺蜜机,其形态非常适合发展成为未来的家用机器人,通过屏幕和语音与用户进行交互。想象一下,周末早晨,你在床上醒来,想用短视频开启美好的一天,只需用手机或语音指令,就能让闺蜜机从房间外 “走” 进来,这种场景是不是充满了未来感?

总体而言,现阶段的 “闺蜜机” 还只是一种过渡性产品。在更多创新形态和智能能力的加持下,它将逐渐演变成一种更具未来感的全新物种。回顾起来,它与平板电脑或许并没有本质区别,一切都源于人们对大屏移动计算终端的不懈追求。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