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 “杀疯了”! 保时捷、兰博基尼设计师,都被他挖来造小米了!

雷军,雷总,这是真的 “杀疯了”! 他不仅要把小米汽车,卖出保时捷的价格。现在,他甚至直接把保时捷和兰博基尼的顶级设计师,给真金白银地挖了过来,给自己打工了!

“抢劫式” 挖人,研发中心直接开到宝马家门口

这分明是 “抢劫式挖人”,是直接杀到了欧洲豪华品牌的老巢里,进行了一场 “定点清除”。

第一步,精准定位:小米直接把欧洲的研发和设计中心,开在了哪里?德国慕尼黑 —— 宝马总部的家门口。

第二步,挨家敲门:然后,雷总就像那个电影里的 “复仇者联盟” 总指挥尼克・弗瑞,开始挨家挨户地敲门:“嘿,兄弟,宝马的底盘专家是吧?来我这,待遇翻倍!”—— 挖!“哟,法拉利 F1 车队的空气动力学大神?别搞 F1 了,来跟我造车吧!”—— 挖!“你好,保时捷 Taycan 和 718 的设计师?别给德国人打工了,感受一下中国的互联网速度!”—— 挖!“哇,兰博基尼的首席外饰设计师?太好了,我们正缺一个能把车灯设计得比别人贵两万的人才!”—— 挖!

就这么一通操作下来,小米汽车的 “豪华天团”,已经集结了来自宝马、法拉利、保时捷、兰博基尼的至少 9 位顶级大神。这哪是组建汽车团队?这分明是在组建 “汽车界的复仇者联盟” 啊!

买不来品牌,就买品牌的 “灵魂”

小米这么拼了命地,满世界 “抢人”,到底图什么?它想明白了。一个品牌,想从 “性价比” 的泥潭里,一步跨进 “豪华” 的天堂,光靠自己闭门造车,喊几句口号,是没用的。最快、最狠、也最有效的捷径,就是 “换脑”,甚至是 “换魂”。既然我暂时买不起保时捷和兰博基尼,那我就把 “制造” 保时捷和兰博基尼的人,全都买过来!以后的小米汽车,车壳子上印的是小米的 “MI” 标,但骨子里流淌的,可能就是保时捷和兰博基尼的 “贵族血液”。这,才是雷军真正的 “阳谋”。

当他能把保时捷和兰博基尼的设计师,都变成自己员工的时候,你就该知道,那个我们熟悉的、卖 1999 块手机的 “屌丝” 小米,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先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连法拉利、保时捷都挖不动的德国人,愿意把工牌换成橙色的 “XIAOMI”?答案藏在两个细节里。第一,Temerario 发布当天,评论区最高赞是 “这车帅到像小米做出来的”。当时以为是调侃,现在看是预言。第二,Schmölz 在 LinkedIn 偷偷点赞过一条中国网友的渲染图 ——SU7 旅行版,配字 “希望小米敢这么野”。说人话:他早就盯上中国电车市场了。

把跑车设计师塞进电车团队,听着像用米其林厨师炒盒饭,但小米这次赌的是 “降维打击”。Schmölz 在保时捷画过 Mission E,那车后来成了 Taycan;在兰博基尼画的 Lanzador,直接把概念车塞进了量产线。这些经历翻译成白话:他知道怎么把 “看起来不可能” 的线条,变成 “能过碰撞测试” 的实车。

真车主反而松了口气:Temerario 的进气口够夸张吧?但 Schmölz 在采访里说过,“真正的设计是藏起风洞数据,只让你看见情绪”。风阻系数 0.19 就够了,剩下的交给腰线。内部消息说,Schmölz 带团队做的第一个项目不是超跑,是辆 “看起来不像 SUV 的 SUV”。理由很直男:“中国用户要空间,但不想被当成网约车司机。” 可能你认出的影子,正是那个把 Temerario 从草图拽进现实的德国人,在偷偷给中国用户开后门。

Fabian Schmölz,就是那个把 Temerario 从草图变成尖叫声的男人,现在名片上写着 “小米汽车欧洲外观负责人”。听起来像段子,但官网邮箱已经激活,工位就在慕尼黑。翻他旧案底,会发现这人有两副面孔:在兰博基尼,他把折线削得像手术刀;在保时捷,718 Boxster 的腰线和 Taycan 的溜背又温柔得像海浪。同一个人,能把杀气和亲和力揉进同一张纸,这才是最吓人的地方。

小米挖他,图的不只是 “好看”。欧洲人对电车审美疲劳了:满街圆滚滚的 “鼠标车”,像穿同款羽绒服的上班族。Schmölz 的棱角和镂空,正好戳中 “我想要点不一样” 的痒点。别忘了,他当年给 911 992 ST 留了个 “鸭尾” 小翘臀,被车迷疯传成 “保时捷最后的叛逆”。小米 SU7 的屁股要是也来个暗戳戳的彩蛋,订单估计得炸。更妙的是成本。超跑设计师下放到 30 万区间,就像米其林大厨突然炒盒饭 —— 第一反应不是 “降维打击”,而是 “原来还能这么玩”。他熟记每条风洞数据,知道哪里省掉一毫米镀铬就能省下几百万模具费。小米现在最缺的,正是这种 “把 100 万的设计砍成 30 万还更带感” 的魔法。Temerario 的剪刀门大概率不会出现在小米家用车上 —— 那玩意儿修一次够买两台空调。但 Schmölz 偷偷在 Taycan 上试过的 “隐藏式导流槽”,说不定会改头换面藏在车门折线里。毕竟,让普通人花买菜车的钱,摸到超跑设计师的指纹,这才是最狠的炫耀。

如今,小米汽车在销量方面也取得了不俗成绩。9 月 1 日,小米汽车官方发布消息,8 月交付量持续超过 30000 台,连续两个月站稳 3 万交付台阶,这一成绩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尤为夺目,标志着小米汽车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已成功跻身新势力销量前列。自 2024 年 4 月开启首批交付以来,交付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24 年下半年,随着产能逐步提升,单月交付量从最初的千余台,逐步增长至 5000 台以上。进入 2025 年,随着第二款车型 YU7 的加入,小米汽车销量迎来爆发。2025 年上半年累计交付超 18 万辆,7 月交付量首次突破 3 万,8 月继续稳定在 3 万以上,1-8 月累计交付量已超 27 万辆。按照目前月均 3 万的交付速度,小米汽车有望在 10 月提前完成年初设定的 35 万辆年度交付目标,若保持增长态势,全年交付量冲击 40 万辆也并非不可能。

在产品布局上,小米汽车目前依靠 “轿车 + SUV” 双车战略。SU7 作为首款车型,凭借出色性能和智能配置成为销量 “基本盘”,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续航最高超 700km,搭配小米澎湃 OS 智能座舱与高阶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在 25-35 万元纯电轿车市场极具竞争力,累计交付超 15 万辆。今年 4 月上市的 YU7 定位家庭用户,主打大空间和智能化。轴距 2950mm,空间宽敞,搭载小米最新的智能驾驶 XNGP 3.0 系统,支持无图城市 NOA,上市 18 小时内锁单量达 24 万辆,8 月交付量占比接近总交付量的一半,成为新的销量增长点。

渠道建设方面,截至 8 月底,小米汽车已在全国 105 座城市开设了 370 家门店,覆盖范围从一线城市逐步下沉到二三线城市。8 月单月新增 18 家门店,9 月计划再新增 32 家门店,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通过线下门店,消费者可以近距离体验小米汽车的产品,了解其技术优势和独特卖点,相比线上销售,线下门店能够提供更直观、更全面的购车体验,有效促进了销售转化。同时,小米汽车还在不断完善售后服务网络,截至 8 月 31 日,全国已有 189 家服务网点,覆盖 112 城,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售后保障。

在技术研发上,小米也在不断发力。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小米汽车的 Xiaomi Pilot 2.0 系统已经能够支持城区无图模式和高速厘米级导航,目标是在 2026 年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并通过自研 AI 芯片和 “视觉 + 激光雷达 + 高精地图” 的弹性组合方案,提升感知冗余能力。在三电系统技术方面,小米汽车与宁德时代联合研发的 CTB 3.0 一体化电池技术取得显著成果,能量密度提升了 30%,还计划在 2027 年量产固态电池,并通过超级快充技术实现 5 分钟充电 200 公里续航,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

此外,小米独特的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也为其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用户可通过小米手机与汽车无缝连接,实现远程控制、无感解锁、导航信息同步等功能,汽车还能与小米智能家居设备联动,在车内控制家中智能家电,实现 “人、车、家” 一体化智能生活体验,增加用户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从各方面来看,小米汽车在人才、产品、渠道、技术、生态等多个维度全面布局与发力,已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与上升势头 。未来,随着这些顶级设计师融入小米汽车设计团队,结合小米自身在各方面的优势,小米汽车又将给消费者带来怎样令人惊喜的产品,非常值得期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