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智能座舱赛道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四维智联(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维智联”)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尽管背靠腾讯、滴滴、蔚来资本等明星股东,投后估值达40.7亿元,但其近三年营收持续下滑、亏损加剧的财务表现引发市场关注。这家曾从四维图新分拆的智能座舱企业,如何在巨头加持与行业困境中寻找突破?
一、财务困境:营收连降、亏损扩大,研发投入成“双刃剑”
招股书显示,四维智联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5.39亿元、4.77亿元、4.79亿元,整体呈下滑趋势;净利润则连续三年亏损,从2022年的2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3.78亿元,经调整净亏损从1359万元增至1.33亿元。
亏损主因指向高额研发投入与原材料成本。2022至2024年,其研发投入分别为1.13亿元、1.03亿元和2.09亿元,占营收比重超40%。四维智联解释称,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技术复杂性要求多元化团队、昂贵设备及跨部门协作,初期投入巨大。然而,高研发投入尚未转化为盈利增长,反而加剧了财务压力。
收入结构失衡进一步凸显风险。智能座舱软件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0.3%提升至2024年的50.8%,但软硬一体化方案收入从3.74亿元骤降至2.35亿元。过度依赖单一业务线可能削弱抗风险能力。
二、市场地位:份额不足1%,客户集中度高企
尽管四维智联自称“国内一级智能座舱供应商第10名”“全球软件驱动供应商第三”,但市场份额仅0.1%,舱泊一体解决方案国内第二的排名也难掩规模劣势。
客户集中度风险尤为突出。2022至2024年,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占比高达85.9%、96.2%和92.2%。若核心客户订单减少,业绩或将遭受重创。此外,尽管其客户覆盖中国前十大车企及20%的250家车企,但未披露具体合作深度,可持续性存疑。
三、资本局:腾讯、滴滴、蔚来押注,估值40亿背后的逻辑
四维智联的股东阵容堪称豪华:
- 腾讯通过Tencent Mobility持股4.14%,延续其出行生态布局;
- 滴滴以4.5亿元股权+2.2亿元现金增资,投后持股16.46%,或为自动驾驶数据协同铺路;
- 蔚来资本旗下湖北联河持股2.07%,押注新能源车智能化赛道。
三轮融资累计超9.7亿元,投后估值达40.7亿元。但高估值与疲软业绩形成反差,市场或需警惕“估值泡沫”。
四、行业挑战:智能座舱赛道“内卷”加剧
智能座舱市场虽潜力巨大,但竞争已白热化。华为、百度、德赛西威等巨头占据主导地位,四维智联需直面技术迭代与价格战压力。其招股书坦言,行业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竞争力,短期内盈利难度较大。
五、募资用途:产能扩张能否破局?
本次IPO募资将主要用于提升产能。但产能扩张需匹配市场需求,若订单增长不及预期,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四维智联需证明其技术壁垒与商业化能力,方能说服投资者。
结语
四维智联的IPO之路折射出智能座舱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巨头站队为其提供了资金与资源背书,但持续亏损、客户集中及市场份额不足仍是悬顶之剑。在资本与技术的双重博弈中,其能否扭转颓势、实现“从1到10”的突破,仍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