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8 日消息,白宫贸易与制造业资深顾问 Peter Navarro 近日在一档节目中,再次将矛头指向苹果公司,强烈抨击其对中国的高度依赖。他直言苹果 CEO 库克多年来只是在口头上宣称要将 iPhone 生产转移出中国,却从未付诸实际行动,讽刺这一现象堪称 “硅谷最长寿的肥皂剧”。

Navarro 言辞激烈,指责库克 “光说不练”
在节目中,主持人 Jim Cramer 提及苹果无论将工厂迁往何处,似乎都难以避免高额税费的问题,并询问 Navarro 政府究竟期望苹果怎样做。Navarro 回应称,自第一任特朗普政府起,库克便一直以各种理由要求更多时间,试图把工厂从中国迁出,但至今都未真正落实。他质疑道:“以当下先进的制造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迅猛发展,实在难以理解库克为何不能在美国或其他国家生产 iPhone。”
Navarro 对库克和苹果公司的不满并非一朝一夕。作为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关键制定者之一,他长期秉持贸易保护主义理念,积极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对苹果等跨国公司依赖海外生产的模式一直持批判态度。此次访谈正值特朗普政府结束 90 天关税暂缓期,并对包括日本与韩国等国启动新一轮关税措施的敏感时期,苹果股价当天也随大盘下跌 1.69%,报收 209.95 美元。
苹果供应链复杂,迁出中国困难重重
事实上,苹果公司的供应链布局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全球性网络。此前有媒体对 iPhone 的组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最新型号的 iPhone 包含多达 2700 个部件,这些部件由全球 700 多个生产基地生产,其中只有 30 家苹果供应商完全在中国境外运营。尽管近年来苹果一直在努力减少对中国生产的依赖,尝试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印度、越南等国家,但要完全脱离中国供应链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方面,中国拥有完备的电子产业生态系统,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到产品组装,各个环节都具备高度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优势。众多苹果供应商在中国扎根多年,形成了紧密的产业协同效应,能够高效、稳定地满足苹果庞大的生产需求。另一方面,中国拥有大量熟练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他们具备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精湛的工艺技能,这是其他国家短期内难以企及的。以 iPhone 的屏幕和面容识别技术模块等复杂组件为例,目前大部分仍在中国组装,即便运往印度等其他国家进行最终组装,大部分核心工作实际上还是在中国完成的。
迁厂成本高昂,美国本土生产缺乏可行性
美国政府一直期望苹果等科技巨头能够将制造业回迁美国,以促进本土就业和经济发展。特朗普本人也曾多次公开批评苹果依赖中国和印度制造 iPhone 的做法,并威胁要对苹果征收高额关税。然而,美国高昂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薄弱的产业配套以及较高的运营成本等因素,使得 iPhone 在美国本土生产根本不具备经济可行性。摩根士丹利美国公共政策团队发布的分析结果显示,特朗普即便拥有对外国制造的 iPhone 提高关税的法律授权,也难以改变苹果公司的海外生产策略。
此前,特朗普集团曾试图推出 “美国制造” 的智能手机,但最终悄悄撤下了相关承诺,转而使用模糊表述称产品 “基于美国价值观设计”“在美国本土诞生”。这一事件也从侧面反映出在美国制造具有竞争力的智能手机面临诸多挑战。
苹果公司在全球市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高效的全球供应链布局。虽然外界对于苹果供应链的地域分布存在不同观点,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苹果要实现完全脱离中国供应链的目标,在短期内几乎没有可能。Navarro 对苹果的批评虽然反映了美国政府的部分诉求,但忽视了全球产业分工的现实以及苹果供应链的复杂性。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布局是基于成本、效率、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绝非简单的政策指令所能轻易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