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满帮集团、货拉拉、滴滴货运、快狗打车等四家互联网道路货运平台企业联合签署《互联网道路货运平台司机权益保障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承诺通过阻断超低运价货源、保障运费及时结算、公开计价规则等多项措施,切实维护货车司机合法权益。这一举措标志着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化发展,司机群体有望告别“运费拖欠”“抽成不透明”等长期痛点。
行业痼疾待解:超低运价与运费拖欠成司机“心头病”
近年来,互联网货运平台快速发展,但货车司机权益保障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焦点。据行业调研显示,超低运价竞争导致司机收入缩水,部分平台为吸引货主压价,司机被迫“亏本接单”;运费结算延迟现象频发,个别货主恶意拖欠运费,平台催收机制不完善;抽成比例不透明,部分平台收取高额服务费却未明确公示规则,司机实际收入被压缩。
“有时跑一趟活儿,运费还不够油钱。”一名货车司机向记者抱怨,“平台抽成20%—30%,货主还压价,我们只能硬着头皮接单。”此类问题长期积累,导致司机群体与平台矛盾加剧。
《公约》核心举措: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保障
此次签署的《公约》针对行业痛点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涵盖运价管理、运费结算、抽成透明化、纠纷处理四大方面。
1. 阻断超低运价货源,建立健康定价机制
《公约》明确,平台需通过技术手段筛查并阻断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货源信息,避免恶性价格竞争。同时,要求平台参考区域市场行情、燃油成本、通行费用等因素,动态调整运价建议区间,引导货主合理报价。
2. 运费结算“阳光化”,杜绝拖欠
平台承诺采取多重手段保障司机及时收款:
- 预付运费模式:鼓励货主提前支付部分或全部运费至平台监管账户,司机完成运输后自动结算;
- 运费补偿险:引入保险机制,若货主恶意拖欠,保险公司先行赔付司机;
- 催付与赔偿先付:平台主动催收运费,并设立专项基金垫付争议款项。
3. 抽成比例透明化,取消不合理挂钩
平台需公开计价规则,明确抽成比例上限(如不超过20%),并定期向司机公示抽成明细。此外,禁止将运费提现与司机行为分、能量值等指标挂钩,杜绝“变相克扣”。
4. 纠纷处理人性化,判责机制升级
针对运输纠纷,《公约》要求平台建立“司机优先举证”“多方协商”机制,避免“一刀切”判责。例如,若货物损坏系货主包装不当导致,平台不得简单判定司机责任;若因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延误,司机可免责。
企业表态:从竞争走向协同,共建行业生态
签约企业代表表示,《公约》的签署是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服务战”的转折点。
- 满帮集团称,将升级运费保障系统,年内实现90%订单运费预付;
- 货拉拉承诺,抽成比例下调至18%,并上线“司机收入账单”功能;
- 滴滴货运计划投入1亿元设立运费垫付基金;
- 快狗打车则联合保险公司推出“运费无忧险”,覆盖90%纠纷场景。
专家解读:自律公约需配套监管,避免“纸上谈兵”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指出,《公约》的出台具有积极意义,但需警惕“形式化执行”风险。建议监管部门将公约条款纳入平台考核,对违规企业实施约谈、罚款等处罚,并建立司机投诉快速响应通道。
“只有将自律与他律结合,才能真正让司机群体受益。”上述专家强调。
司机声音:期待政策落地,盼长期保障
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货车司机,多数人对《公约》表示欢迎,但也担忧执行效果。“希望平台别‘一阵风’,最好能签个‘军令状’。”一名司机调侃道。另有司机建议,应建立司机代表参与平台决策的机制,确保权益保障可持续。
结语
此次四家头部平台联合行动,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树立标杆。未来,随着《公约》落地及监管完善,货车司机或将告别“以命换钱”的困境,迎来更公平、透明的从业环境。而对于平台而言,唯有平衡效率与公平,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