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由詹姆斯·古恩执导的DC宇宙新作《超人》正式登陆全球影院,然而这部承载着“人性之善”与“英雄重生”主题的电影却在印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内容审查。印度中央电影认证委员会(CBFC)以“观感不佳”为由,删除了包括竖中指、不良用语及两场吻戏在内的41秒内容,最终将影片定为U/A 13+级。这一事件不仅引发印度观众和影评人的激烈讨论,更折射出全球电影工业与本土文化审查之间的深层矛盾。

删减细节:从“不雅手势”到浪漫吻戏
据印度媒体《dexerto》报道,CBFC的删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 “不雅手势”镜头:盖·加德纳饰演的超人竖中指的8秒画面被彻底删除。这一动作在西方文化中常被视为叛逆或情绪宣泄的象征,但在印度被认定为“不尊重公共道德”。
- 语言净化:影片中部分粗口语句被替换或消音,以符合印度电影分级中对“适度语言”的要求。
- 浪漫场景调整:克拉克与露易丝在公寓的亲密接吻、以及影片结尾空中接吻的两场戏均被删减,累计时长达33秒。CBFC称其“可能对青少年观众产生不良影响”。
尽管官方强调删减是为“保护本土价值观”,但这一决定迅速在社交媒体引发争议。部分观众认为“过度干预破坏了电影的情感连贯性”,而支持者则认为“印度需要更严格的内容标准”。
文化审查背后的逻辑:印度电影市场的特殊性

印度的电影审查制度历来以严格著称。CBFC不仅会对暴力、色情内容进行分级限制,还会对“可能冒犯宗教或社会群体”的情节进行干预。例如,此前漫威电影《永恒族》因涉及同性恋情节在印度被短暂禁映,后经剪辑才得以上映。
《超人》的遭遇并非孤例。近年来,好莱坞电影在印度频频遭遇“剪刀手”:
- 《小丑》:因“美化暴力”被删减14分钟;
- 《死侍》系列:多次因粗口和裸露镜头被定为A级(成人级);
- 《沙丘》:部分宗教隐喻镜头被模糊处理。
电影学者阿努帕玛·夏尔马指出:“印度审查制度的核心矛盾在于,它试图在全球化叙事与本土道德观之间寻找平衡,但往往以牺牲艺术完整性为代价。”
全球市场的连锁反应:观众与业界的双重质疑
删减事件对《超人》的全球口碑和商业表现产生了微妙影响。
- 观众分裂:印度观众可通过盗版资源观看完整版,导致正版票房分流;社交媒体上#CensorshipSuperman(审查超人)话题阅读量超2亿次。
- DC的应对策略:华纳兄弟表示“尊重各国法规”,但未排除未来通过流媒体平台释放完整版的可能。
- 行业警示:好莱坞制片方开始重新评估印度市场的宣发策略,部分影片考虑提前“自我审查”以避免损失。
更深层的冲突:超级英雄的“普世价值”遭遇本土化挑战
《超人》的核心主题是“善良与责任”,但这一美国式的英雄主义叙事在印度面临解构:
- 宗教视角:部分印度教团体认为超人的“全能形象”与印度教多神论存在冲突;
- 家庭观念:克拉克与露易丝的亲密戏份被批“违背印度传统婚姻观”;
- 社会阶层:影片中“守护弱者”的设定被部分评论家认为“过于理想化,忽视印度现实矛盾”。
这种文化折扣(Cultural Discount)现象并非首次出现。此前《黑豹》在非洲市场因“过度美化科技”遭质疑,《花木兰》在中国因“篡改历史”引发争议,均凸显全球IP本地化的复杂性。
未来展望:审查制度与创作自由的博弈将持续
随着流媒体平台的普及,印度观众获取未删减内容的渠道增多,但官方仍通过“数字版权法”加强管控。CBFC主席普拉文·库马尔近期表示:“我们欢迎好莱坞电影,但必须确保它们不破坏印度的社会和谐。”
对于DC而言,《超人》的删减或许只是开始。下一部《蝙蝠侠》中涉及毒品、心理创伤的情节可能面临更严峻的审查。如何在“全球化叙事”与“本土合规”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好莱坞进军印度市场的长期课题。
结语
《超人》在印度的删减争议,表面上是文化冲突,实则是全球娱乐产业权力结构的缩影。当超级英雄的银幕形象需要为不同价值观“变形”时,我们或许该思考:真正的“真理、正义与更美好的明天”,是否容得下多元解读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