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孩子的这个部位,比报 10 个补习班都管用!

今天刷到一张图,让人哭笑不得。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讲了 “不爱上学门诊” 突然爆火的事,那几天后台评论区都快炸了,大家发现原来不是自家孩子不想学,而是集体不想学。最近我一看,咱们成年人也好不到哪去,连班也不想上了。

所以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呢?直到我最近在看神经学大牛 Richard J. Davidson 写的书《大脑的情绪生活》,有句话让我瞬间清醒:“我们对压力的反应,其实不是所谓性格,而是受神经系统控制的。”

原来,我们以为孩子上学焦虑是性格问题,以为成年人上班耗尽是心理脆弱,其实问题都出在大脑主控系统 —— 前额叶。这个掌管情绪、自控、判断力的大脑区域,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撑得住世界的复杂,而我们这一代,正在集体 “前额叶失调”。所以今天这篇,咱们就好好唠唠前额叶到底有多重要。

前额叶,究竟决定了孩子什么?

你可能不知道,前额叶这个区域,控制着人的五个核心能力:情绪的 “刹车力”(爆不爆、炸不炸)、做决定时的理性判断力、遇事能不能先想后做(自控力)、能不能坚持专注、不分心、能不能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共情力)。这不是育儿鸡汤,是几十年来神经科学研究出来的真东西。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就曾做过 MRI 研究,发现 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患儿的前额叶皮质普遍发育滞后 2~3 年。他们往往表现为更情绪化、容易冲动、虎头蛇尾、社交困难、考试焦虑明显。而前额叶功能发育良好的孩子,看起来更加情绪稳定,能情绪缓冲、有主见、不盲从、不轻易爆发,最重要的是比别的孩子能更坦然面对失败。

但很多时候,我们父母看到孩子一说就炸、做事虎头蛇尾、容易被一点小事逼疯,会误以为是脾气差、不懂事、抗挫能力不行。我家娃小时候也这样,一输球就躺地上号啕大哭,我当时还以为他太脆弱、输不起,后来才知道,那是前额叶还没发育好,压根不是情绪问题。

尤其是这些信号,我们作为父母的要特别警惕:受到批评或失败后无法自我修复,情绪持续低落或攻击外界;不懂得如何安抚自己,容易迁怒、甩锅、丧气;容易陷入 “情绪闭环”:越失败越怕失败,越怕越逃避;无法区分自己是 “我做错了” 还是 “我就是个失败的人”。

如果父母一直给孩子打负面标签,孩子就越容易给自己种下 “我是坏小孩”“我控制不了我自己” 的种子。成年后更容易不自信,陷入低落和内耗,甚至懒得去和别人竞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躺平”。

所以,请别再把这些问题归咎于孩子性格差了:你看到的每一个外在行为背后,可能都是前额叶的成熟度差异。换句话说,孩子能不能扛住压力、化解情绪、专注成长,在于脑子里的这个区域够不够强。

为什么孩子都经不起 “念叨”?

我之前还写过一篇文章,跟大家讲不要在小事上消耗孩子。其实反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最可怕的是还会伤孩子的大脑!

如果大脑是座城市,前额叶就是最顶层的调度中心,掌管人的判断、控制、理性、专注、情绪调节。我们之所以能忍住暴怒、三思而后行、理解他人、对未来做出计划,全靠它。它是我们和动物之间的最大区别。

但孩子的前额叶,要到 25 岁才接近成熟。而在这之前,父母是孩子的 “外置前额叶”。我们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怎么回应这个世界。

所以,当你吼孩子、骂孩子、讽刺、念叨孩子时,你不只是在情绪上打击他,而是真实地影响了孩子大脑的发育节奏。一些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孩子长期生活在高压、否定、冷暴力的环境中,大脑会分泌大量皮质醇,严重时可导致前额叶突触连接减少 40%。反复提醒还是同样的道理,孩子在父母的唠叨下也会产生压力。如果还是不理解的话,想象你在工作的时候自己领导无时无刻在你旁边指指点点,你是不是就容易犯错?同样,在孩子身上,日积月累也会削弱他们调节情绪的能力。

孩子抗压能力差?错!是他们没有修复大脑的机会

现在很多人会吐槽现在的小孩或者年轻人玻璃心。但很少有人想过,我们小时候受了气,能骑车狂奔、能在田埂上大吼几声、晚上和小伙伴疯玩一场。那是我们的情绪出口,是前额叶的复原时间。

现在的孩子呢?一个作业没写好,被吼一顿,刚想喘口气,就又被拎去上补习班。放学回家,不是写卷子,就是练琴。前额叶还没从一次压力中缓过来,下一波皮质醇又来了。情绪层层堆积,大脑永远处在半宕机状态。

结果是什么呢?孩子越来越难带,越来越情绪化,越来越学不进去。这也解释了为啥 “不想学习门诊” 永远是焦虑的父母和不开心的孩子。其实不是孩子变差了,而是他们正在用一副越来越糟的大脑,硬扛这个世界。

之前我总跟大家说不要让孩子瞎卷,不是我盲目追捧什么 “快乐教育”,而是孩子的大脑在高压下需要休息喘息的时间。记住,这是孩子的大脑在自我修复。

调教孩子大脑,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笔教育投资

《大脑的情绪生活》里有句话我特别喜欢:“情绪调控力,是靠神经训练出来的,不是靠忍。”

我们一直在跟孩子讲别生气、要懂事,但从没教过他们:情绪来了,要怎么处理?我估计连我们很多家长自己都不会。焦虑就刷手机、烦躁就吼人、委屈就冷战、压力大就掉头发。换句话说,我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决定了孩子就怎么处理世界。

只有我们自己的大脑稳定,才有可能帮孩子稳定。别忘了,我们父母是孩子的 “外置前额叶”。我们总以为情绪问题是软性问题、品德问题,其实它就是大脑发育的问题。每一次尊重他的节奏,理解他、不吼他、帮他一起面对情绪,而不是否定情绪,都是在帮他长出强大的大脑主控系统。这是脑科学能给我们的确定性,也是父母真正能为孩子改变命运的地方。

我最近在研究《大脑的情绪生活》《情绪脑科学》《亲密关系与大脑塑形》这类资料,会持续分享更多关于 “脑科学育儿” 的实用干货,尤其是情绪、自控力、专注力这几块。如果留言区有不少人感兴趣,我就继续出下一篇,好好整理一版 “孩子前额叶训练法”。咱们一起边看边练,不焦虑也不内耗地把娃养大。别小看脑科学的力量,它正在改变你孩子的大脑结构,也在悄悄塑造他的命运。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