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四丙火箭成功发射试验二十八号 B 星 02 星,开启航天新征程

在 2025 年 8 月 17 日这个平凡又不平凡的日子里,中国航天事业再度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16 时 55 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仿佛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如一条蓄势待发的巨龙,轰然点火起飞,以雷霆万钧之势划破长空,成功将试验二十八号 B 星 02 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一时间,整个发射场被欢呼声与掌声所淹没,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火箭发射,更是中国航天迈向新高度的重要里程碑。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座被誉为中国航天 “窗口” 的圣地,自 1970 年始建以来,便见证了无数次激动人心的时刻。它是我国目前对外开放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外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多用途、多射向卫星能力的综合性航天器发射场。从 1984 年 4 月 8 日长征三号火箭将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送入太空的首次成功发射,到如今一次次震撼世界的航天壮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载着中国航天人的梦想与希望,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次发射的主角之一 ——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是一款常温液体三级火箭。它宛如一位全能的 “太空快递员”,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卫星的卓越能力,尤其是在 700 公里高度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达 3 吨,能够精准地将卫星送到指定的 “太空驿站”。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长四丙火箭首次执行重要任务,在一个半月前,它刚刚成功发射试验二十八号 B 星 01 星,展现出了极高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为了确保本次发射任务的顺利进行,面对西昌地区多变的天气,试验队与发射场密切配合,提前完成转场工作,同时做好防雨防潮等一系列精细措施,如同为火箭穿上了一层坚固的 “防护衣”,全力保障整箭各系统正常运行。

而另一主角试验二十八号 B 星 02 星,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这家位于上海的研究院,在我国微小卫星及相关技术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自 2017 年 9 月挂牌成立以来,实行 “一院两区” 运行模式,拥有科研和管理人员 1000 余人,科研生产面积 15.2 万平方米。其学科方向主要涵盖卫星系统与工程、卫星科学与技术,重点开展通信、遥感、导航、科学、微纳等五个领域航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截至目前,已成功发射涵盖通信、导航、遥感、科学、微纳等领域的 185 颗卫星,成为我国科学卫星领域的主力军、应用卫星领域的方面军。试验二十八号 B 星 02 星肩负着重要使命,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它将如同一位勇敢的 “太空探险家”,深入探索神秘的宇宙空间,为我国获取珍贵的空间环境数据,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本次任务也是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第 71 次卫星发射任务。一次次的成功发射,不仅彰显了该研究院在卫星研制领域的雄厚实力,更是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每一次卫星的成功入轨,都离不开背后无数航天人的默默付出与辛勤努力。从卫星的设计、研制、测试,到火箭的组装、调试、发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航天人的智慧与汗水。他们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中国航天前行的道路。

此次发射还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 589 次飞行。自 1970 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便开启了它波澜壮阔的征程。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创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断壮大,形成了多种型号,覆盖了不同的发射需求,成为我国航天发射的主力军。它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跨越,如今依然以稳健的步伐迈向更加遥远的星辰大海。

展望未来,随着试验二十八号 B 星 02 星的成功发射,它将在太空中持续开展各项探测与试验任务,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带来更多宝贵的数据与成果。而中国航天也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秉持着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挑战极限,突破技术瓶颈,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航天必将在浩瀚宇宙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我们拭目以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