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的山姆:从区域深耕到全国扩张
1999年,山姆会员店以深圳为起点进入中国市场,但早期因会员制模式与中国消费者习惯不符,发展缓慢。直到2016年后,随着传统大卖场衰退,沃尔玛将战略重心转向山姆,其在中国市场才真正驶入快车道。

1. 扩张加速度
- 2020年后爆发式增长:每年新增5-6家门店,截至2025年7月已达56家,2025年计划再开9家。
- 业绩贡献突出:2024年山姆中国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占沃尔玛中国整体业绩的近三分之二,成为全球增长引擎。
- 南方市场饱和:门店集中在深圳(5家)、武汉(4家)、成都(3家)等南方经济强市,北方仅北京(4家)、天津(1家)、辽宁(2家),占比不足1/8。
2. 北上战略启动
2024年起,山姆加速布局北方:
- 郑州:首店落地,预计2026年开业(此前河南无山姆)。
- 京津冀:北京已有4家,另有3家在建、2家规划中;天津积极引进。
- 东北华北:哈尔滨、沈阳、济南、青岛、石家庄等地项目推进,多数计划2026年前开业。
核心逻辑:南方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而北方消费升级潜力巨大,尤其是中产家庭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未被充分满足。
为何此时”抢滩”北方?四大战略动因
1. 存量市场见顶,增量机会在北方
- 南方一线城市(如上海、广州)山姆门店密度已高,单店增长放缓;北方省会城市(如郑州、济南)尚无头部会员店,属于蓝海市场。
- 数据支撑:北方中产人群占比快速提升(如北京、天津、青岛超20%),消费力不输南方。
2. 消费升级与会员制适配性
- 北方消费习惯:偏好大包装、囤货式购物,契合山姆”量大价优”的SKU策略。
- 中产家庭画像:山姆通过260元/年的会员费筛选高净值客群,提供进口生鲜、自有品牌(如Member’s Mark)等差异化商品,复购率高。
3. 行业竞争窗口期
- 盒马X会员店(2025年8月底关闭)、家乐福会员店转型,Costco仅7家门店,永辉等本土玩家尚未成型。
- 山姆凭借先发优势占据消费者心智,”中产超市”标签难以被替代。
4. 政策与地方招商助力
- 多地政府主动引进山姆(如石家庄投资2.7亿元建项目),将其视为高端商业地标,带动区域消费升级。
会员制超市混战:山姆的护城河与挑战
1. 行业格局:山姆一骑绝尘
- 竞争对手困境:
- Costco:扩张缓慢(仅7家店),依赖进口商品但本地化不足。
- 盒马:放弃会员制,回归”性价比”路线。
- 麦德龙、家乐福:影响力有限,转型艰难。
- 山姆的优势:
- 供应链:依托沃尔玛全球采购,叠加中国本土化选品(如预制菜、网红零食)。
- 体验闭环:优质商品+全渠道(线上App配送)+ 会员信任,形成竞争壁垒。
2. 潜在风险
- 品控争议:如好丽友等商品引发质量质疑,考验供应链管理。
- 本土化挑战:北方消费者对部分进口商品接受度低,需调整选品策略。
- 新玩家入局:胖东来模式(极致服务)或催生本土高端超市黑马。
未来展望:谁将成为山姆的挑战者?
山姆的”北上”战略不仅是地理扩张,更是对中产消费群体的深度争夺。短期看,其供应链和品牌优势难以撼动;但长期而言,中国零售市场可能诞生新的颠覆者:
- 可能性1:本土商超(如永辉、华润)结合胖东来模式,打造高性价比会员店。
- 可能性2:跨境电商玩家(如盒马跨境版)以数字化优势切入细分市场。
行业趋势:会员制超市将从”小众高端”走向”大众品质”,而山姆能否持续领跑,取决于其能否在扩张中保持服务与品控的平衡。
结语
山姆的”狂飙”本质是一场精准的中产争夺战。北方市场的开拓,既是其商业版图的关键拼图,也将加速中国零售行业的洗牌。在这场博弈中,谁能真正读懂消费者需求,谁就能赢得下一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