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的谨慎态度:泡泡玛特为何被比作”泡泡茅台”?
8月23日,知名投资人段永平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网友关于泡泡玛特的提问时坦言:”泡泡玛特这家公司的产品确实很有意思,创始人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们能做到今天这样很了不起,但我看不懂10年后公司会怎样。”

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玛特近年来因高增长、高利润和高估值,被部分市场人士称为”泡泡茅台”——既暗指其像贵州茅台一样具备强大的品牌溢价能力,又隐含对其”泡沫化”风险的担忧。然而,段永平的回应表明,尽管泡泡玛特当前业绩亮眼,但其长期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仍存疑。
泡泡玛特的”现象级”增长:半年营收破百亿,净利润超2024全年
尽管段永平对泡泡玛特的长期前景持保留态度,但该公司近期的财务表现堪称”炸裂”。
根据2025年上半年财报:
- 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半年收入已远超2024年全年水平。
- 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 核心IP Labubu(隶属THE MONSTERS系列)收入达48.14亿元,同比增长668%,占总收入的34.7%,成为绝对增长引擎。
此外,8月21日,泡泡玛特线上首发的”星星人好梦气象局系列”迅速成为爆款,二手市场价格飙升至1350元,较原价溢价约3倍,显示出其IP的强大市场号召力。

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潮玩经济的”赌局”还是”印钞机”?
泡泡玛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盲盒经济”和顶级IP的运营能力。其核心模式包括:
- IP孵化与运营:通过签约或自主培育设计师IP(如Molly、Dimoo、Labubu等),打造具有情感共鸣的潮流玩具。
- 盲盒销售模式:消费者购买时无法预知具体款式,增加了收藏和社交属性,刺激复购。
- 全球化扩张:泡泡玛特正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和欧美地区,试图将中国潮玩文化推向全球。
然而,这种模式也面临诸多挑战:
- IP生命周期风险:潮玩IP的热度往往难以长期维持,一旦核心IP热度下降,公司业绩可能大幅波动。
-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更多玩家进入潮玩赛道,泡泡玛特的先发优势可能被稀释。
- 监管风险:盲盒模式曾被质疑涉及”赌博心理”,未来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监管政策。
段永平的”看不懂”:长期主义 vs 短期泡沫
段永平作为中国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投资网易、苹果、茅台等),其投资哲学强调”长期主义”和”看得懂的生意”。他对泡泡玛特的谨慎态度,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 10年后的确定性不足:潮玩行业的流行趋势变化极快,泡泡玛特能否持续打造新的爆款IP,仍是未知数。
- 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盲盒经济的门槛并不高,竞争对手可能通过类似策略抢占市场份额。
- 估值泡沫风险:尽管泡泡玛特当前业绩强劲,但若市场对其增长预期过于乐观,可能存在估值过高的风险。
相比之下,段永平更青睐像茅台这样具有”护城河”(品牌、稀缺性、定价权)的企业,因为它们的长期盈利能力更可预测。
泡泡玛特的未来:继续狂奔,还是迎来拐点?
泡泡玛特目前的增长势头强劲,但未来能否持续,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 IP储备与创新能力:能否持续推出新的爆款IP,避免依赖单一IP(如Labubu)。
- 海外市场拓展:全球化能否成功,决定了其增长天花板。
- 行业监管环境:盲盒模式是否会被进一步规范,影响销售策略。
如果泡泡玛特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它可能成为像迪士尼一样的全球娱乐帝国;但如果IP热度消退或市场竞争加剧,其高增长神话也可能迅速破灭。
结语:潮玩经济的”狂欢”与”冷静”
泡泡玛特的崛起,代表了中国新消费品牌的爆发力,但也提醒投资者:高增长不等于高确定性。段永平的”看不懂”,恰恰体现了他对长期投资的严谨态度。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泡泡玛特的潮玩产品依然充满吸引力;但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更冷静地评估其长期价值——是下一个”茅台”,还是又一个”泡沫”?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