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自有商品狂潮下,代工厂的黄金时代与生存考题

当山姆的瑞士卷被代购加价抢购,当胖东来的大月饼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当盒马的 “日日鲜” 牛奶占据家庭冰箱,这些现象级热销的背后,站着一群沉默的受益者 —— 代工厂。商超自有品牌的爆发式增长,正在重塑中国零售业的供应链格局,也让隐藏在品牌光环后的代工厂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这场由渠道品牌主导的产业狂欢,并非坦途一片,代工厂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面临着从利润博弈到品质把控的多重考验。

一、渠道品牌狂奔,代工厂站上风口

零售业的竞争早已从 “卖商品” 升级为 “卖标准”。山姆以 “会员精选” 为核心,将自有商品占比提升至 40%;胖东来凭借极致性价比的自有品牌,让一款月饼年销超千万;盒马更以 “超盒算 NB” 为切口,计划将自有商品占比提至 60%。这些商超巨头的扩张野心,直接转化为代工厂的订单洪流。

益海嘉里为山姆代工的洗衣液年销突破 10 亿元,今麦郎为盒马定制的茉莉花茶成为爆款,就连为麻六记、李子柒代工的阿宽食品,也在 2022 年靠着贴牌业务撑起 13.76% 的营收。当商超自有商品的货架越来越长,代工厂的生产线便昼夜不停。这种共生关系看似简单:商超负责定义产品标准、打造消费场景,代工厂负责按单生产、保证供应,双方各司其职,共享增长红利。

更深层的驱动力来自消费市场的变革。在性价比成为主流诉求的当下,消费者逐渐淡化对传统品牌的执念,转而信任渠道背书的自有商品。山姆的 “严选”、胖东来的 “极致”、盒马的 “新鲜”,这些标签赋予自有商品独特的溢价能力,而代工厂则成为这种溢价能力的实际承载者。当消费者为山姆的牛肉卷支付溢价时,其中既有渠道品牌的价值,也有代工厂标准化生产的功劳。

二、代工生意的千年逻辑:从世界工厂到零售供应链

代工模式在中国经济版图中从未缺席。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的服装代工厂承接全球订单,成就了 “中国制造” 的起点;加入 WTO 后,富士康等电子代工厂崛起,让中国成为 “世界工厂”;如今,零售代工厂的爆发,不过是这一模式在消费领域的延续与升级。

与传统代工不同,商超自有商品的代工业务呈现出三个新特征:一是定制化程度更高,山姆的烘焙品要求精确到克的原料配比,盒马的生鲜产品需要全程冷链的时效保障;二是反应速度更快,零食量贩店的 “季节限定款” 要求代工厂在 weeks(几周)内完成从研发到量产的全流程;三是利润结构更复杂,商超通过规模化采购压缩成本,代工厂则靠 “以量补价” 实现盈利。

这种变化背后,是中国供应链能力的全面跃升。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工艺,从品控体系到物流配送,代工厂已构建起适应现代零售业的全链路服务能力。某为山姆代工熟食的企业负责人透露:”我们能做到接到订单后 48 小时内完成生产配送,这种响应速度在十年前根本无法想象。” 正是这种硬实力,让代工厂在商超自有商品浪潮中站稳脚跟。

三、AB 面共存:繁荣背后的隐忧与博弈

代工生意从来不是坦途。娃哈哈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的消息曝光后,消费者发出 “为何不直接买今麦郎” 的质疑;麻六记酸辣粉因发霉下架,代工方阿宽食品股价应声下跌。这些案例揭示了代工模式的底层矛盾:品牌方与代工厂的责任边界模糊,一旦出现问题,双方都可能陷入信任危机。

利润分配的失衡更值得警惕。商超凭借渠道优势掌握定价权,代工厂的利润率往往被压缩在 5%-10%,而品牌方却能赚取 30% 以上的毛利。某为连锁超市代工日用品的企业老板坦言:”我们就像给渠道打工,订单量大但利润薄,一旦商超压价就只能亏本接活。” 这种不对等的合作关系,让代工厂陷入 “规模越大、风险越高” 的困境。

更隐蔽的挑战在于创新能力的流失。长期依赖商超订单的代工厂,容易陷入 “重生产、轻研发” 的惯性,逐渐丧失自主创新动力。当商超提出产品迭代需求时,缺乏核心技术的代工厂只能被动接受,最终沦为简单的生产车间。这种 “路径依赖”,可能让代工厂在产业升级中错失先机。

四、破局之道:从代工到共生的进化路径

代工厂的突围,需要从 “被动接单” 转向 “价值共创”。在这方面,头部企业已做出探索:有的代工厂与商超共建研发中心,参与产品定义环节;有的深耕细分领域,成为某类产品的隐形冠军;还有的打造自有品牌,实现 “双轨并行”。这些尝试,本质上是在重构与商超的合作关系,从单纯的供应商升级为战略伙伴。

商超品牌同样需要转变思路。山姆建立的 “全球优选工厂” 体系,对代工厂的品控标准提出严苛要求,同时给予合理的利润空间;胖东来与代工厂签订长期协议,共同承担市场风险。这种 “共生模式” 既能保障产品品质,也能增强供应链稳定性,最终惠及消费者。

站在产业视角看,商超自有商品的爆发,其实是零售业向供应链上游要效率的必然结果。代工厂的价值,不应局限于生产环节,更应延伸至产品创新、品质把控、成本优化等全链条。只有品牌方与代工厂形成良性互动,才能让这场产业狂欢持续下去。

当消费者在山姆的货架上拿起一款自有商品时,他们购买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更是渠道品牌的信任背书与代工厂的品质承诺。在零售业变革的浪潮中,代工厂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但能否从 “赚快钱” 走向 “长久赢”,考验的不仅是生产能力,更是对产业本质的深刻理解 —— 毕竟,真正的供应链优势,永远建立在品质与信任的基石之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