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走路健身,关于每天走多少步合适,大家众说纷纭,有说 5000 步的,有说 8000 步的,还有说 10000 步的。
近日,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或许能终结这场步数之争。研究发现,每天走 7000 步就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多活 11 年。对于 60 岁以上的人来说,每天走 6000-8000 步,健康获益最大。

一、每天 7000 步,多活 11 年
为了明确每天走多少步与健康结局之间的关系,悉尼大学的研究团队系统检索了 2014 年 1 月 1 日至 2025 年 2 月 14 日期间,发表在 PubMed 和 EBSCO CINAHL 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共纳入 35 个队列的 57 项前瞻性研究,涉及 1642254 名参与者,分析了每日步数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癌症、2 型糖尿病、认知功能、心理健康、身体机能和跌倒风险等八大类关键健康结局的关系。
结果发现,每天走 7000 步,就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多活 11 年。每天走 7000 步的人,与每天只走 2000 步的人相比,全因死亡率降低了 47%,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了 47%,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降低了 25%,癌症发病率降低了 6%,2 型糖尿病风险降低了 14%,痴呆症风险降低了 38%,抑郁症状风险降低了 22%,跌倒风险降低了 28%。
此外,研究还发现,每天走 7000 步与走 10000 步,在降低全因死亡率方面,并没有太大差异。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每天走 7000 步,就已经能获得较好的健康收益了。
二、年轻人和老年人,最佳步数有差异
研究人员还根据年龄进行了分组分析,结果发现,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最佳步数有所差异。
对于 60 岁以下的人来说,每天走 8000-10000 步,健康获益最大。而对于 60 岁以上的人来说,每天走 6000-8000 步,就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老年人的体力和耐力都不如年轻人,走太多步可能会对关节造成损伤。因此,老年人在选择步行锻炼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控制步数和强度。
三、走路的正确姿势,你做对了吗?
走路虽然简单,但如果姿势不正确,不仅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还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那么,正确的走路姿势是怎样的呢?
- 抬头挺胸:走路时,要抬头挺胸,双眼平视前方,肩膀放松,手臂自然下垂,随着步伐自然摆动。这样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减少腰部和颈部的压力。
- 脚跟先着地:走路时,要先让脚跟落地,然后再将重心转移到脚掌,最后用脚趾蹬地发力。这样可以减轻膝盖的压力,避免膝盖受伤。
- 步幅适中:步幅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来说,步幅应该与自己的身高成正比,大约是身高的 0.45-0.5 倍。过大的步幅会增加腰部和膝盖的负担,过小的步幅则会影响走路的速度和效率。
- 呼吸均匀:走路时,要保持呼吸均匀,不要憋气。可以采用腹式呼吸法,即吸气时肚子鼓起,呼气时肚子收缩。这样可以增加氧气的摄入量,提高身体的耐力。
四、走路的最佳时间和地点
除了要掌握正确的走路姿势,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也很重要。
- 最佳时间:一般来说,早上和傍晚是走路的最佳时间。早上空气清新,阳光柔和,适合进行一些轻松的运动。傍晚时分,人体的生物钟处于最佳状态,身体的各项机能也比较活跃,此时走路可以更好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
- 最佳地点:走路的地点最好选择在空气清新、环境安静、路面平坦的地方,比如公园、操场、河边等。避免在马路边、工厂附近等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走路,以免吸入过多的有害气体。
五、走路的注意事项
走路虽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但在走路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 做好热身运动:在走路前,要做好热身运动,比如活动一下手腕、脚踝、膝关节等,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状态。
- 穿着合适的鞋子:走路时,要穿着舒适、透气、有弹性的鞋子,这样可以减轻脚部的压力,避免脚部受伤。
- 控制走路的速度和强度:走路的速度和强度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调整,不要一开始就走得太快或太远,以免造成身体疲劳或受伤。一般来说,走路的速度可以控制在每分钟 80-120 步左右,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
- 及时补充水分:在走路过程中,身体会出汗,导致水分流失。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可以每隔 15-20 分钟喝一次水,每次喝 100-200 毫升左右。
- 注意安全:走路时,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在马路上随意穿行,不要边走边玩手机或做其他事情,以免发生意外。
总之,走路是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的运动方式,每天坚持走 7000 步,就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多活 11 年。但在走路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注意安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如果你还没有养成走路的习惯,不妨从现在开始,每天走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