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买贵能否退差价?多家航司政策不一,OTA平台推出”买贵赔”服务引热议


暑期机票价格波动引关注,消费者呼吁透明退改规则

2025年暑期旅游旺季,社交媒体上关于”机票买贵”的讨论持续升温。不少消费者反映,提前购票后遭遇价格跳水,或临近出行发现票价大幅下降,引发对航司退改政策的质疑。针对这一现象,记者梳理了国内主要航空公司及在线旅游平台(OTA)的退差价政策,发现各家企业规则差异显著,部分平台已推出”买贵赔”服务以吸引用户。


航司政策分化:仅南航、东航明确”24小时买贵退”

记者咨询国航、海航、春秋航空等企业后获悉,这些公司均表示无买贵退差价政策,且机票价格随市场供需实时变动,无法预测规律。例如,国航客服回应称:”票价波动属于正常市场行为,乘客需自行承担购票风险。”

相比之下,南方航空和东方航空提供了更灵活的解决方案:

  • 南航:国内客票(不含港澳台)若在出票24小时内发现更低价格(相同航程、日期、航班号且新票价低于原票价),可申请免费退还原票。但团队票、里程兑换票除外。
  • 东航:通过”24小时买贵特殊退”政策,符合非自愿退票条件的旅客可办理退票,但具体适用范围需以官网《票价波动的退票规定》为准。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航司均强调仅限原购客票与新购客票舱位相同或更高,且需满足特定时间条件。


OTA平台推出”买贵赔”服务,差异化竞争吸引用户

面对航司政策的局限性,在线旅游平台通过增值服务抢占市场:

  • 携程:推出”买贵退差”服务,若用户购票后同一航班出现更低价格,可申请差价补偿(赔实际差价的80%,最高500元)。
  • 去哪儿网:标注”买贵赔”标签的机票,用户可在预定后30分钟内发现更低价格时申请双倍差价赔偿(超时无效)。

携程客服解释称:”平台通过大数据监测票价波动,主动为用户争取权益。”而去哪儿网则表示,该服务旨在提升用户预订信心,尤其针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专家建议关注条款细节

中国民航大学副教授李晓津指出,航司票价动态调整是市场供需关系的体现,但消费者权益保护仍需加强:”部分航司未明确公示价格波动规则,易引发纠纷。”他建议乘客:

  1. 优先选择提供退差价政策的航司(如南航、东航);
  2. 使用OTA平台时留意附加服务条款,如赔付比例、时效限制;
  3. 保留购票凭证,及时比对价格变化。

法律人士提醒,若航司或平台拒绝合理退差申请,消费者可通过民航局投诉渠道或法律途径维权。


未来趋势:动态定价与消费者权益平衡成关键

随着机票价格市场化程度加深,”买贵退差”争议可能长期存在。业内人士预测,更多航司或跟进差异化退改政策,而OTA平台也可能扩大”买贵赔”覆盖范围。消费者在购票时需权衡价格、退改灵活性与附加服务成本,做出最优选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