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窖酒业:资本市场的”绯闻制造机”与经营困局

一、资本市场的”大众情人”:频繁联姻却难修成正果

在酱香白酒行业,圣窖酒业并非主流品牌,但其资本市场的热度却远超同行。近五年来,这家位于茅台镇的企业频繁与上市公司传出”绯闻”,从矿业巨头到食用菌龙头,再到乳酸菌第一股和数据安全企业,圣窖酒业似乎成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然而,这些合作大多以失败告终,甚至引发纠纷,使其成为资本市场上的”绯闻制造机”。

2018年,圣窖酒业曾高调宣布计划2020年在港股上市,但最终因”特殊状况”(疫情)搁浅。此后,它与园城黄金、众兴菌业的重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2022年,圣窖酒业与均瑶健康达成合作,提供基酒和贴牌业务,但仅维持半年便因行业低迷和预付款纠纷反目成仇。

二、经营底色:产能未达预期,市场表现平平

尽管圣窖酒业在资本市场上频频亮相,但其实际经营状况却乏善可陈。公司位于茅台镇核心产区,距离贵州茅台酒厂仅4公里,但产能和市场份额远不及头部酒企。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圣窖酒业营收波动较大,净利润虽从亏损转为盈利,但规模有限。2021年,其资产总额仅3.15亿元,在茅台镇千余家酒企中属于中等规模。电商平台销售数据更是惨淡,成交数量多为两位数,远未达到主流消费市场的认可。

三、资本拼图:刘见的上市野心与全产业链布局

圣窖酒业的实控人刘见,自2014年通过江苏曜辉生物收购酒城酒业后,便开始布局资本化路径。他提出投资7.1亿元扩张产能,但多年过去,实际产能仍远低于目标。尽管如此,刘见并未放弃上市梦想,而是通过频繁的资本运作试图完成”最后一块拼图”。

除了酱酒业务,刘见还控制着仁怀市皓辉收储、中渝国际酒业交易中心等企业,形成白酒生产、收储、进出口贸易、数字资产运营等全产业链布局。然而,这些业务并未带来显著的业绩提升,反而因频繁的资本运作和债务纠纷,使公司陷入经营困境。

四、与均瑶健康的纠纷:预付款风波与司法博弈

圣窖酒业与均瑶健康的合作曾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2022年,双方签订4.41亿元合同,均瑶健康支付2.64亿元预付款。然而,由于行业低迷和政策影响,合作仅维持半年便终止。均瑶健康要求退回未消耗的预付款,但圣窖酒业因资金链紧张无法偿还,最终引发法律纠纷。

2023年,法院调解后,圣窖酒业同意分期退款,但未能履行承诺。2024年,均瑶健康申请司法拍卖查封基酒,最终以2906.09万元抵偿部分欠款。截至2024年底,均瑶健康仍应收款7733.39万元,并计提坏账准备1136.72万元。

五、未来展望:资本梦能否照进现实?

圣窖酒业的资本市场之路充满波折,其经营困境和债务问题使其上市前景堪忧。尽管刘见仍在尝试通过数字资产交易所等新概念拓展市场,但行业竞争加剧和消费市场低迷使其面临更大挑战。

未来,圣窖酒业若想真正实现资本化,必须解决经营基本面问题,提升产能和市场竞争力。否则,频繁的资本运作和债务纠纷可能使其陷入更深的经营危机。

结语

圣窖酒业的故事,折射出部分中小酒企在资本市场的生存困境——借助概念炒作吸引投资者,但缺乏扎实的经营基础支撑长期发展。在酱酒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圣窖酒业能否走出困局,仍是一个未知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