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5年7月,比亚迪在泰国罗勇工厂举办了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仪式——第9万辆新能源汽车交付暨工厂投产一周年庆典。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亲临现场,将腾势D9的车牌亲手交予泰国足协主席暖潘·兰萨姆,并宣布首款泰国产插电混动车型驱逐舰05正式下线。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标志着比亚迪在泰国市场的深耕成果,更凸显其“本土化战略”与“技术出海”的双轨布局。

一、第9万辆交付:从“中国制造”到“泰国智造”的跨越
在罗勇工厂的交付仪式上,腾势D9作为比亚迪高端新能源MPV的代表作,成为第9万辆下线车型。王传福将车牌亲手递交给泰国足协主席,这一细节既体现了对泰国市场的重视,也暗含比亚迪与当地社会深度融合的愿景。
数据亮点:
- 产能飞跃:罗勇工厂年产能达15万辆,较投产初期提升300%,成为比亚迪东南亚核心生产基地。
- 本土化率:工厂员工超6100人,其中90%为泰籍,供应链本地化率超过80%,真正实现“扎根泰国”。
- 市场表现:9万辆交付量仅用时1年,远超行业平均增速,比亚迪在泰国新能源市占率突破35%,稳居第一。
行业解读:
泰国作为东南亚最大汽车市场,政府通过税收减免推动电动化转型。比亚迪凭借“技术+本土化”组合拳,快速抢占市场,甚至倒逼日系车企加速电动化布局。
二、驱逐舰05下线:填补技术空白,构建产品矩阵
仪式上首发的泰国产驱逐舰05,是比亚迪专为泰国市场打造的插电混动车型。这款车型的意义在于:
- 技术补位:此前比亚迪在泰主力车型为纯电(如ATTO 3),驱逐舰05的混动系统可解决充电焦虑,覆盖更广泛用户需求。
- 价格优势: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预计售价较进口车型下降15%-20%,直接对标丰田凯美瑞混动版。
- 政策红利:泰国对插混车型提供最高15万泰铢(约4500美元)购车补贴,驱逐舰05有望成为“爆款”。
市场策略:
比亚迪采用“纯电+插混”双线并进模式,覆盖泰国10万-30万泰铢(约3万-9万美元)主流价格带,形成对燃油车的全面替代效应。
三、王传福的“泰国棋局”:从工厂到产业链
王传福在采访中透露,比亚迪在泰国的布局远不止于整车制造:
- 电池工厂筹备:罗勇工厂二期将建设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预计2026年投产,配套东南亚市场。
- 光伏+储能联动:与泰国能源巨头合作,推广“光伏车棚+储能充电桩”项目,打造绿色出行生态。
- 人才培养:联合泰国高校开设新能源技术培训中心,计划5年内培养1万名本地工程师。
战略意义:
比亚迪正将泰国打造成辐射东盟的“技术枢纽”,未来驱逐舰05等车型或将出口至马来西亚、印尼等市场,形成区域化生产网络。
四、挑战与隐忧:日系反扑与供应链风险
尽管比亚迪势头强劲,但挑战犹存:
- 日系车企反击:丰田、本田加速推出电动车型,并利用本土品牌忠诚度争夺市场。
- 原材料价格波动:锂价上涨可能挤压利润,比亚迪需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成本。
- 文化融合:如何平衡本土化生产与中方管理文化,将是长期课题。
专家观点:
“比亚迪的成功在于精准把握泰国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但其能否持续领先,取决于技术迭代速度和本土化深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汽车产业研究员素帕猜。
【结语】
从第9万辆交付到驱逐舰05下线,比亚迪在泰国市场的每一步都紧扣“本土化”与“技术引领”两大核心。随着电池工厂和光伏项目的推进,比亚迪正从汽车制造商升级为新能源生态构建者。这场“出海2.0”战役,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成败,更折射出中国智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