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品牌营销手段层出不穷,但近日宗申的一次营销操作却引发了轩然大波,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成为热门话题。7 月 8 日,车圈大 V 韩路在社交平台发布动态,曝光了宗申在新品发布会上推出的两款三轮车产品,其命名分别为 “问界 Q1” 与 “智界 S300”,与当下热门的华为鸿蒙智行旗下汽车品牌 “问界”“智界” 高度雷同,此举立即引发外界质疑,被指是故意碰瓷问界汽车和智界汽车,试图借热门汽车品牌的高人气为自家产品引流。

韩路在微博中直言:“宗申好歹大牌子,你发老年三蹦子没问题,关键这俩车名:智界、问界。这挺欠的。” 韩路作为资深车评人,在车圈拥有超 800 万粉丝,其言论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众多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留言,对宗申的这一命名行为表示质疑与调侃。有网友戏称 “不知道的还以为华为出老年三蹦子了”,还有人说 “宗申这是想让每个村口大爷都能开上‘问界’,连青春版问界都安排上了”,更有甚者直言 “宗申这么蹭热度,脸都不要了”。
事实上,这并非宗申首次在产品命名上引发争议。今年 4 月,江苏宗申推出 “极客” 高端产品系列,其中包含熊猫、缤果、途观 C9、途昂 C5 等型号,这些名字与其他知名汽车品牌车型名称相似,当时便引发了一些关注。而此次 “智界 S300” 和 “问界 Q1” 的命名,更是将宗申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外界汹涌的舆情,宗申工作人员最初回应称新品还未批量生产,对于是否侵权不太清楚,并表示如果侵权应该无法通过审核。但这一回应未能平息网友的质疑,反而被认为是在避重就轻。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宗申于 7 月 10 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 “宗申智慧出行” 发布了致歉声明。声明中称,公司充分认识到此前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及抖音账号发布和直播的部分内容涉嫌侵犯了 “问界”“智界”“尚界” 的商标权,给品牌方及公众造成了误解和困扰。目前已立即整改相关产品命名,下架并停止传播所有相关争议内容,同时全面加强内部审核机制。

然而,即便宗申已经道歉并采取整改措施,车圈大 V 韩路对此事仍持有看法。他再次发文指出:“宗申的三蹦子蹭问界、智界名字,官方道歉了,这明显是故意蹭热度的玩法。” 在韩路看来,宗申作为一家颇具规模的企业,选择这样的命名方式绝非偶然,而是有意为之的营销手段。
从市场角度来看,电动三轮车行业竞争激烈,宗申作为行业老牌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亟需寻求突破以摆脱同质化困局。华为汽车品牌近年来凭借先进的技术和成功的市场策略,在汽车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问界”“智界” 品牌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庞大的消费群体。宗申此番采用与华为汽车品牌相似的命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试图借助华为的品牌影响力,用较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市场曝光度。
但这种 “碰瓷式营销” 蕴含着极大的风险。一方面,若华为方面认为宗申的行为构成侵权并追究法律责任,宗申可能面临巨额赔偿,还需承担产品改名、重新推广等一系列成本,这将远超短期内通过蹭热度所获得的收益。另一方面,宗申与华为此前存在技术合作,宗申部分产品采用了华为的技术,如鸿蒙版三轮车。此次争议事件很可能引发华为的不满,进而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一旦华为终止技术授权,宗申的智能化产品将失去核心竞争力,对其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此外,从品牌形象塑造方面而言,宗申在消费者心中一直以生产可靠、耐用产品的形象示人。但此次备受争议的命名事件,使得部分消费者认为宗申 “吃相难看”,这种负面印象可能导致其原有消费群体,尤其是注重品牌口碑的中老年用户群体流失。
宗申此次三轮车命名风波,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应依靠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升以及合理的品牌营销策略,而非通过 “走捷径” 蹭热点的方式来吸引关注。只有脚踏实地,专注于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次事件后续是否还会有新的发展,华为方面是否会对宗申采取进一步措施,以及宗申在整改后如何重塑品牌形象,都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