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仕充电宝质量危机深度调查:毛利导向下的供应链失控与品牌陨落


一、行业巨头陨落:从”充电宝一哥”到全面停产

曾被誉为”充电宝行业一哥”的罗马仕,在短短数月内从巅峰跌落谷底。2025年7月,广东商人雷桂斌创立的这一品牌因多款产品爆燃、北京高校禁用、3C认证暂停等问题,陷入全面停工停产危机。多个电商平台已下架其产品,消费者信任崩塌,品牌声誉荡然无存。

这场崩塌的导火索直指产品质量安全——这一消费电子产品的生命线。从高校禁用到电商平台封杀,罗马仕的失败不仅是商业溃败,更暴露了行业潜规则下的系统性风险。


二、中层爆料:毛利导向下的”危险决策”

一位罗马仕中层员工近日向媒体披露了品牌崩塌背后的核心问题:公司以短期毛利为导向,牺牲产品质量换取利润

  1. 立项阶段即埋隐患
    爆料称,问题产品大多立项于几年前,当时老板深度参与公司决策,”完全以毛利为导向”。这一策略导致公司在供应链选择上优先考虑成本而非安全性,为后续爆燃事故埋下伏笔。
  2. 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的争议
    中层提到,罗马仕早在内部会议中就发现安普瑞斯电芯存在异常,但未及时叫停合作。他透露:
    • 安普瑞斯产能不足,却向罗马仕提供了远超其产线能力的电芯数量;
    • 多家厂商(包括安克)均使用该供应商电芯,但罗马仕的采购量可能被低估;
    • 公司高层对风险信号视而不见,未启动替代方案。
  3. 危机公关的”消极应对”
    在爆燃事件发酵后,罗马仕老板始终未公开露面,仅由中层员工与外界沟通。”老板态度消极,导致危机公关‘滚雪球’式恶化,最终枪打出头鸟。”爆料者如此总结。

三、供应链失控:行业共性还是罗马仕个案?

中层爆料中提到的安普瑞斯电芯问题,折射出充电宝行业的深层矛盾:

  • 低价竞争挤压供应链
    充电宝市场饱和后,厂商为争夺份额不断压价,迫使供应商降低成本。安普瑞斯作为韩国知名电芯厂,若存在产能虚报,可能是为了满足下游厂商的低价需求而牺牲品控。
  • 多品牌共用供应商的风险
    若安克等品牌同样使用安普瑞斯电芯,为何罗马仕问题更严重?可能与其采购量更大、检测标准更低有关。
  • 行业监管滞后
    3C认证暂停暴露了监管的滞后性。充电宝作为高危电子产品,其电芯质量本应通过严格检测,但罗马仕产品能流入市场,说明认证流程存在漏洞。

四、品牌陨落的连锁反应

罗马仕的倒塌已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1. 消费者信任危机
    多起爆燃事件让消费者对充电宝安全性产生恐慌,行业整体面临信任重建挑战。
  2. 渠道商与电商平台切割
    京东、天猫等平台火速下架产品,避免连带损失,罗马仕失去核心销售渠道。
  3. 竞争对手的”机会窗口”
    安克、小米等品牌趁机强化安全宣传,抢占市场份额。

五、反思:毛利导向与长期主义的博弈

罗马仕的案例为制造业敲响警钟:

  • 短期利润与长期品牌的平衡
    牺牲品控换毛利或许能带来一时增长,但产品质量事故的代价远超预期。
  • 供应链管理的”灰犀牛”风险
    对供应商过度依赖、缺乏备选方案,让罗马仕在安普瑞斯问题暴露后陷入被动。
  • 危机公关的”黄金法则”
    老板缺席沟通、被动应对,导致舆论失控。企业需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而非回避问题。

结语:充电宝行业的”至暗时刻”与重生

罗马仕的崩塌不仅是单一企业的失败,更暴露了充电宝行业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化的阵痛。在质量安全成为红线的当下,企业必须摒弃”毛利至上”思维,重建供应链信任与消费者信心。否则,下一个”罗马仕”可能就在不远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