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调价助手”争议升级:多地酒店控诉遭强制改价 技术工具沦为价格博弈牺牲品


一、事件背景:从个案到行业积弊

2025年7月,某地多家酒店商户向媒体爆料称,携程平台未经允许擅自通过”调价助手”工具调整其房间价格及活动折扣,引发行业震动。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孤立事件——自2025年6月下旬起,杭州、宁波、贵阳等地已相继曝出类似问题,商家控诉携程利用技术手段强制干预定价,甚至一天内多次自动调价。

“调价助手”并非新功能,其存在已有四五年历史。贵阳某经济型酒店负责人王先生表示:”平台竞争越激烈,商家遭遇的问题就越多。”他的两家酒店几乎每周都会遇到价格变动,最夸张时系统一天内自动调价超过5次。


二、商家控诉:技术工具成”隐形操控者”

1. 强制开通与规则不透明

多位酒店商户反映,携程以”提升竞争力”为由要求商户开通”调价助手”,但未明确告知其具体运作机制。商家表示,该工具可在后台自主调整房价及折扣,甚至绕过商家设置的促销活动,直接覆盖原有定价策略。

2. 价格频繁波动损害信誉

“我们原本针对会员推出固定折扣,但携程系统会突然将价格下调至低于会员价,导致客户投诉。”浙江某连锁酒店运营总监透露,这种未经授权的调价不仅破坏商家营销计划,还引发消费者对商家的不信任。

3. 投诉量激增折射行业矛盾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0日,涉及携程酒店房价问题的投诉已达12.8万条。商家普遍认为,携程通过技术手段强化价格管控,实质是将平台间竞争的成本转嫁给商户。


三、平台回应与监管介入

面对舆论风暴,携程尚未公开回应具体争议,但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已介入调查。知情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已要求携程提交”调价助手”的技术逻辑及操作记录,重点核查是否存在未经授权修改商家定价的行为。

法律专家指出,平台若在未明确告知商户的情况下擅自调整价格,可能违反《电子商务法》中关于”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强制交易”的规定。若查实存在系统性违规,携程或将面临高额处罚。


四、深层矛盾:平台经济下的定价权之争

此次事件暴露了平台经济中日益尖锐的矛盾——流量主导权与商户自主权的失衡

1. 平台的”价格战”逻辑

“调价助手”的本质是通过算法实时比价,确保携程价格始终低于竞对平台。这种策略虽能短期吸引用户,却牺牲了商户的定价自主权,甚至导致”低价内卷”。

2. 商户的生存困境

中小酒店对平台依赖度高,缺乏议价能力。一位贵阳酒店老板坦言:”如果不配合携程的规则,房源曝光率会骤降,但配合又可能亏本。”

3. 消费者的潜在风险

表面看,消费者受益于低价,但频繁的价格波动可能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如酒店为压缩成本减少服务),长期而言损害行业生态。


五、行业反思与未来展望

1. 监管需明确技术边界

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出台细则,要求平台在启用自动化工具前必须获得商户书面授权,并建立价格调整的事前通知机制。

2. 商户需抱团维权

多地酒店协会已计划联合向携程施压,要求开放定价权协商渠道。部分商家已尝试转向直销渠道(如自有官网、抖音团购)以减少依赖。

3. 平台需重构利益分配机制

携程若想长远发展,需平衡平台利润与商户生存空间。例如,可推出”差异化定价”模式,允许商户在基础佣金外自主设置促销活动。


结语

携程”调价助手”争议绝非简单的技术漏洞,而是平台经济时代”数据霸权”的缩影。当算法凌驾于商家意愿之上,短期利益博弈终将反噬行业信任。唯有建立透明、共赢的规则,才能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市场参与者,而非成为垄断的工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