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CEO王昊高调宣示”零删评”政策:直面用户吐槽,以透明化破局品牌信任危机


【导语】

在2025年中国汽车论坛上,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昊的一句”不删任何一条评论,包括负面评价”引发行业热议。这一表态不仅折射出北汽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更揭开了传统车企向”用户型企业”转型的深层博弈——当流量时代的舆论场成为品牌生死战场,北汽选择以透明化对抗质疑,用”真”直面市场审判。


【核心事件】

“我们的视频号评论区像一面镜子”
王昊在演讲中透露,北汽运营的官方视频号已成为用户情绪的集中爆发地。”投诉、抱怨、甚至尖锐批评,每天都在刷屏。”但他强调,这些声音不会被屏蔽或修饰,反而会成为产品迭代和服务升级的”指南针”。

这一政策并非临时起意。据内部人士透露,北汽早在2024年便启动”用户直连2.0计划”,通过社交平台收集超过10万条用户反馈,并据此优化了EX系列车型的智能座舱交互逻辑。而此次公开承诺”零删评”,实质是将过往的隐性操作升级为品牌战略级的透明化承诺。


【行业透视】

1. 从”品牌霸权”到”用户主权”的范式转移
传统车企常被诟病为”单向输出”的傲慢姿态。某合资品牌曾因删除车主论坛的故障投诉帖引发轩然大波,最终导致口碑崩盘。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蔚来通过APP建立”车主吐槽大会”直播机制,将用户意见直接转化为产品经理的KPI考核项。北汽此次表态,实则是顺应”用户主权时代”的必然选择——当Z世代消费者习惯用指尖投票,删评只会加剧不信任感。

2. 流量时代的”危机公关”新解法
在算法主导的信息流中,负面评论往往比广告更能吸引流量。王昊的策略颇有”以毒攻毒”之意:允许差评存在反而能构建真实可信的品牌形象。心理学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主动展示缺点的品牌容忍度提升47%(数据来源:2025年中国汽车消费白皮书)。北汽新能源EU5 Plus近期销量逆势增长12%,或与其社交媒体上的高互动透明度有关。

3. 4S店体系的”阿喀琉斯之踵”
用户抱怨的焦点中,4S店服务占比高达63%。一位匿名经销商透露:”厂家要求我们每天刷好评,但实际维修等待时间超过承诺期限的情况很普遍。”北汽若真要践行”零删评”,势必要重构经销商考核体系——这或许解释了为何王昊特别强调”品牌是用户的,不是厂家的”。


【深度剖析】

北汽的底气从何而来?

  • 技术护城河:极狐阿尔法S HI版搭载的华为MDC810芯片,算力达到400TOPS,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为智能化体验提供底层支撑。
  • 服务网络革新:计划2026年前将直营店比例提升至30%,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维修记录全程可追溯。
  • 数据资产化:已建立用户画像数据库,可精准识别投诉背后的高频问题,如”冬季续航缩水”等痛点。

潜在风险警示

  • 舆情失控:若负面评论集中爆发且应对迟缓,可能引发挤兑效应。参考某新势力因电池自燃事件发酵导致股价单日暴跌15%的案例。
  • 执行落差:基层员工可能为规避考核压力人为拦截差评,需配套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

【竞品对比】

车企评论管理策略用户满意度(2025)
北汽零删评+72小时响应承诺82分
比亚迪人工审核过滤恶意攻击85分
特斯拉仅删除违法违规内容78分
蔚来设立”用户体验官”岗位89分

数据表明,完全开放的评论政策并未导致口碑滑坡,反而因响应效率提升获得加分。


【未来展望】

王昊的宣言或将引发连锁反应:

  1. 行业跟进:吉利、长安等自主品牌可能效仿,推动建立统一的用户反馈国家标准。
  2. 技术赋能:AI情感分析工具将更广泛应用于舆情监测,如北汽合作的科大讯飞语义识别系统已能区分建设性批评与恶意诋毁。
  3. 商业模式进化:订阅制服务与用户共创设计或成主流,例如极氪推出的”用户决定配置组合”功能。

【结语】

当王昊说出”大家放心吐槽”时,他触动的不仅是北汽自身的转型神经,更是整个汽车工业的价值链重构。在这个消费者掌握麦克风的时代,删评早已不是危机管理的选项,而是品牌自信度的试金石。北汽能否将”透明承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力提升?答案或许藏在下一条用户评论里——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