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 12 日,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披露了此前印度航空波音 787 – 8 型客机坠毁事故的初步调查结果,一系列惊人细节随之浮出水面,尤其是飞行员之间的关键对话,引发各界高度关注。

报告显示,飞机在起飞后数秒内,便遭遇了灾难性的状况 —— 两台发动机的燃油开关几乎同步从 “运行” 位切换至 “切断” 位。这一异常操作直接导致发动机燃料供应中断,进而在空中熄火。根据驾驶舱语音记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名飞行员急切地向另一名飞行员提问:“为什么切断?” 而另一名飞行员则迅速回应:“我没有这么做。” 从这段对话中,能感受到驾驶舱内瞬间弥漫的紧张与困惑。
在这段对话发生后不久,或许是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两台发动机的燃料供应开关被再次开启,发动机似乎也在尝试重启。然而,此时灾难的脚步已难以停止,其中一名飞行员在此时发出了紧急求救信号 “Mayday”。这一信号意味着飞机正面临着极其严重、危及飞行安全的紧急情况。
详细数据进一步揭示了这场悲剧背后的更多细节。涉事客机燃料供应被切断的持续时间大约为 10 秒,这看似短暂的 10 秒,却足以改变飞机的命运。随后燃料供应开关虽被调整至开启状态,但飞机此时已无法获得足够动力立即停止下降并恢复爬升。此外,涉事客机两台发动机的燃料供应开关相继关闭的相互间隔时间约为 1 秒,如此短暂的间隔,使得飞行员几乎来不及做出有效应对。而且飞机在越过机场围场之前就已经开始下降,这表明飞机在起飞初期就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纽约时报》援引航空专家分析称,涉事客机的每一个发动机燃油供应开关均配备有锁止机构,以防止意外碰触导致开关状态变化。打开燃油供应装置,必须将开关外拉,然后移动至 “供应” 位,松开后其会自动滑至锁止位。要关闭燃料供应时,必须再次向外拉动开关,将其移动至 “关闭” 位置并松手。据此,专家认为飞行员意外移动燃油开关可能性较低。如果排除意外,那么为何会出现两台发动机燃油开关几乎同步切换至切断位的情况,背后原因愈发扑朔迷离。是机械故障导致开关异常变动,还是存在其他人为因素或未知情况,目前仍有待进一步深入调查。
当地时间 6 月 12 日下午,这架从印度飞往英国的印度航空公司波音 787 – 8 型客机,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起飞后不久坠毁,造成机上和地面上共 270 余人遇难,飞机上的两个黑匣子均已被找到。此次事故是波音 787 机型首次发生致命空难,多国已派团队协助调查。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于 7 月 8 日向印度民航总局和其他相关部门提交了初步调查报告,如今随着更多细节的披露,人们对于真相的渴望愈发强烈。后续调查将聚焦于为何燃油开关会出现异常操作、发动机重启为何未能成功挽回局面等关键问题,以期还原这场悲剧的全貌,给遇难者及其家属一个交代,也为全球航空安全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