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柠檬价格飙涨,茶饮业”雪上加霜”
2025年夏季,茶饮行业的”续命水”——柠檬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作为中国柠檬主产区的四川安岳,今年春花果减产超60%,地头价飙升至每斤7—9元,较去年同期翻倍。这一价格波动迅速传导至下游茶饮品牌,蜜雪冰城等低价柠檬水巨头首当其冲。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全球主要柠檬产区(土耳其、阿根廷等)均因极端天气减产,2025年全球柠檬产量预计下降6%。而中国柠檬市场规模却以13.7%的增速扩张,供需失衡导致原料价格持续走高。蜜雪冰城单杯柠檬水原料成本增加0.48元,几乎吞噬全部毛利(原毛利约0.6元),加盟商直呼”卖的是友情价”。
二、减产背后:天灾与人祸的双重夹击
安岳柠檬减产的主因是花期高温(4月平均气温超25℃,远超适宜授粉的15—20℃),导致授粉率骤降。农户吴章林的果园套袋量锐减,往年需1个月的套袋工作今年10天完成。”7年亏七八十万,今年再亏20万”的农户比比皆是,部分甚至计划弃园。
更严峻的是,安岳柠檬种植周期长(幼苗3年结果),农户抗风险能力弱。前几年价格低迷已导致种植面积缩减,如今减产进一步激化供需矛盾。

三、茶饮品牌的两难抉择:涨价还是自建供应链?
面对成本压力,茶饮品牌分化出两条路径:
- 被动涨价:低价柠檬水本就利润微薄,若原料价格持续高位,涨价或成必然。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提价可能影响销量。
- 自建基地:头部品牌加速布局上游,蜜雪冰城投资1.5亿元在安岳建3万亩高标准基地,喜茶、古茗亦在广东、云南自建柠檬园。这种模式可砍掉中间商差价,锁定原料成本,但需3—5年培育期,且前期投入巨大。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供应链不完整的企业受冲击最大。自建基地虽能避险,但中小品牌难以复制。”
四、行业洗牌加速:供应链成核心竞争力
柠檬水的涨价危机折射出茶饮行业的深层矛盾:低价引流策略与原料成本上涨的不可持续性。未来,茶饮品牌需在以下方面突围:
- 垂直整合:蜜雪冰城等巨头通过自建基地降本增效,同时绑定农户利益;
- 产品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原料依赖,开发替代水果(如橙子、西柚)饮品;
- 区域化采购:分散产地风险,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产区。
结语
安岳柠檬的减产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茶饮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转型阵痛。当”低价策略”遭遇”原料刺客”,供应链能力将成为品牌生死线。蜜雪冰城们的自建基地能否成功破局?中小玩家又该如何应对?这场供应链大考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