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厨房闷一天患热射病,多器官衰竭敲响高温警钟

近日,一则令人揪心的消息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杭州一位 32 岁的厨师小吕(化名),在闷热的厨房中连续工作一整天后,不幸患上热射病,陷入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急状况。这一事件犹如一记沉重的警钟,在持续高温的夏日,为人们敲响了对热射病高度警惕的信号。

当天,小吕像往常一样在厨房中忙碌,高温和闷热的环境如影随形。厨房内,炉灶的熊熊火焰不断释放着热量,各类烹饪设备也在持续散发着热气,空气仿佛都被热浪扭曲。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小吕长时间不间断地工作,身体承受着巨大的负荷。当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家中时,已感到头晕乏力,测量体温后发现竟飙升至 38.7℃。然而,他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仅仅以为是普通中暑,简单喝了点凉水便躺下休息,期待着能在睡梦中缓解不适。

但命运并未就此放过他。凌晨时分,小吕在浴室突然晕倒。家人发现时,他已意识模糊,皮肤滚烫得如同烧红的烙铁。惊慌失措的家人立即将他送往当地医院。检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肌酐数值飙升至正常值的 5 倍,这表明肾脏功能已受到严重损害;肝脏指标 AST 突破 2000U/L,显示肝脏正遭受着巨大的危机;肌酸激酶高达 22453U/L,意味着肌肉溶解情况严重;肺部 CT 呈现右下肺有斑片影,证实存在肺部感染;降钙素原更是超过正常值 400 多倍,全身器官如同置身于熊熊燃烧的 “炎症风暴” 之中,正加速 “融化”,面临着急剧衰竭的绝境。当地医院鉴于病情的危重性,考虑为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建议立即转院治疗。

随后,小吕被紧急转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医生郑娉娉在详细了解病史、检查结果,并结合小吕的厨师职业特征后,迅速做出精准判断:“这是典型的热射病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热射病,这一高温天气下的 “隐形杀手”,其凶险程度不容小觑。它是最危险的中暑类型,当人体核心体温超过 40℃时,就可能引发热射病,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等症状,同时伴随着多器官功能损伤。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后果将不堪设想,死亡率居高不下。

市一医院急诊抢救团队争分夺秒,迅速启动 “热射病救治流程”。他们为小吕实施冰毯降温,试图将他过高的体温降下来;采取保护肝肾功能的措施,努力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开展持续 CRRT 治疗,帮助清理体内毒素;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对抗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经过 7 天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小吕终于缓缓睁开了双眼,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数日后,他的体温逐渐稳定在 37.2℃,肌酐和肌酸激酶等关键指标也逐步回落到正常范围,身体开始朝着康复的方向迈进。

小吕的经历并非个例。在高温天气下,热射病正悄然威胁着众多人的生命健康。据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透露,今年入夏以来,他们已接诊了 5 例严重热射病患者,仅最近一个月内就连续接诊 3 例。热射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简单来说,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功能失效,导致体内热量过度蓄积。其分为劳力型和经典型。劳力型常见于在高温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如建筑工人、消防员、运动员等;经典型则多发生于年老体弱、患有慢性疾病或体温调节功能失衡等的人群,像孕妇、婴幼儿、老年人等。

在高温天气中,出汗异常往往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出汗量在 500 – 1000 毫升,夏季可达 1500 – 2000 毫升,约 3 – 4 瓶矿泉水的量。如果全身持续大汗,且伴有高热、烦渴等症状,常提示病情危重。例如,当胸闷明显并合并大汗淋漓时,需高度警惕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甚至可能是心衰或心梗的前兆。值得注意的是,心梗发作时出汗多为冷汗,集中在脖子、额头、手脚心等部位,皮肤温度相对较低;而中暑出汗部位较多,以前胸、后背和额头为主,皮肤温度较高。更为凶险的是,高温无汗的情况。长期无汗会影响皮肤代谢废物的排出以及气血运行,可能引发消化问题、心慌心悸等。尤其在高温环境下不出汗,要格外警惕致死性热射病,热射病患者往往表现为核心体温极高(常>40℃)、皮肤干热无汗、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老年人由于对温度不敏感,在通风不良的闷热室内特别容易 “中招”。在这样的环境中,二氧化碳积聚,氧气供应不足,易使老人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障碍,从而诱发中暑甚至热射病。因此,在高温天气下,老年人不要单凭感觉判断室温,应借助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不要因节约电费而拒绝使用空调,要合理调节室内温度;尽量避免单独居家避暑,最好有人陪伴,以便在出现意外时能及时察觉并处理。

对于婴幼儿,家长需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当出现异常安静或烦躁、皮肤发红但无汗、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时,可能是身体受到高温影响的表现,应及时采取措施。慢性病患者同样要格外小心,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波动>5mmol/L 要提高警惕;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骤降 20mmHg 需及时就医;心功能不全患者体重日增>1kg 可能提示水潴留,要及时应对。

热射病绝非简单的 “天气太热” 导致的不适,而是可能夺命的急症。预防是应对热射病最有效的手段。大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高温环境中,尤其是高温高湿的场所。科学饮水至关重要,要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适量饮用淡盐水、运动饮料等。出门务必做好防晒工作,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同时,要学会早期识别热射病的症状,一旦出现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持续上升等情况,就要提高警惕,必要时及时送医。若发现有人疑似热射病发作,应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通风阴凉处,用冷水擦拭皮肤、冰敷等方式进行降温,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小吕的经历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在炎炎夏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热射病的防范,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共同度过一个安全、清凉的夏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