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突变:用户自主权被大幅削弱
2025年8月,微软悄然更新Microsoft Store应用商店政策,彻底取消了用户完全关闭自动更新的选项。根据最新规则,用户若希望延迟应用更新,仅能通过“暂停更新”功能临时阻止系统自动下载新版本,但最长暂停周期仅为五周,且到期后系统将强制恢复自动更新。更引发用户不满的是,微软在操作逻辑上设置了“隐藏陷阱”——即便用户主动选择暂停更新,系统仍会在暂停期结束后未经明确提示自动重新启用更新机制,导致用户可能在不经意间安装最新版本应用。

这一改动标志着微软彻底推翻了此前延续多年的用户自主控制模式。在旧版商店中,用户可通过设置永久关闭自动更新,仅在需要时手动选择特定应用升级,从而避免因频繁更新导致兼容性问题、存储空间占用或对旧版功能的依赖。然而,新政策下,用户彻底失去了对更新节奏的绝对掌控权,被迫接受微软设定的“五周缓冲期”规则。
微软的官方逻辑:安全与一致性的“强制理由”
面对用户的质疑,微软在官方公告中解释称,此次调整的核心目的是提升系统安全性与应用生态一致性。微软强调,强制更新能够确保所有用户及时获得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从而修复已知漏洞、增强恶意软件防护能力,并适配操作系统的新功能。例如,在Windows 11 24H2版本中,内置应用(如邮件、日历、照片等)已被强制升级至最新版本,以防止用户因使用过时软件遭遇安全隐患。
“我们始终将用户安全放在首位,”微软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自动更新是保障全球数亿设备免受威胁的关键手段。通过统一应用版本,我们还能优化跨设备的兼容性体验,减少因版本碎片化导致的崩溃或功能异常。”
然而,这一解释并未平息用户的怒火。许多消费者认为,微软将“安全”作为单一考量因素,却忽视了用户对设备控制权的合理需求。例如,部分专业用户依赖特定版本的应用程序完成工作(如设计师使用的旧版绘图工具、开发者调试兼容性环境),强制更新可能导致工具链断裂;普通用户则担忧新版本应用占用更多存储空间、引入陌生界面设计或消耗额外流量。
争议焦点:用户体验与商业利益的平衡难题
此次政策调整并非微软首次在更新机制上引发争议。早在Windows 10时代,微软便因强制推送更新(包括非安全补丁)而饱受批评——系统会在用户未同意的情况下自动下载并安装更新,甚至占用夜间工作时间进行重启,导致未保存数据丢失。Windows 11虽稍作改进,允许用户暂停更新最长七天,但仍保留了强制更新的底层逻辑。
此次Microsoft Store的改动进一步暴露了微软在用户体验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摇摆。从商业角度看,强制更新有助于微软快速推广新功能、统一广告推送接口(如新版商店可能集成更多微软服务),并减少因旧版应用漏洞引发的客服支持成本。但对用户而言,这种“一刀切”的策略剥夺了个性化选择的权利,尤其是对网络条件有限、存储空间紧张或依赖特定版本的用户群体而言,负面影响更为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并未完全关闭“自主权”的缺口。用户仍可通过以下方式部分规避强制更新:
- 在商店外下载应用:通过第三方平台(如开发者官网、APK镜像站)获取应用的独立安装包,绕过Microsoft Store的更新管控;
- 等待Windows 11 25H2更新:微软透露,下一代操作系统将赋予用户更精细的内置应用控制权(包括对商店本身的更新管理),但该版本预计2025年底才会发布,且具体功能尚未明确。
行业对比:苹果与谷歌的“中间路线”
微软的激进策略与苹果、谷歌的更新机制形成鲜明对比。
- 苹果App Store:允许用户关闭自动下载更新(但需手动进入设置关闭),同时提供“后台静默更新”选项,用户可选择仅在充电且连接Wi-Fi时自动安装应用。对于系统级更新(如iOS大版本升级),苹果虽会频繁提醒,但仍保留用户拒绝的权利。
- Google Play商店:默认开启自动更新,但用户可在设置中选择“仅通过Wi-Fi更新”“暂停更新”或针对单个应用关闭自动升级。谷歌还提供了“延迟更新”功能,允许用户暂时保留旧版应用,直到手动确认升级。
相比之下,微软的新政策显得更为强硬——不仅取消全局关闭选项,还将暂停周期限制在五周内,且未提供针对单个应用的灵活控制。
用户反应:从吐槽到寻找替代方案
政策上线后,微软官方社区与社交媒体涌现大量负面反馈。有用户直言:“这简直是倒退!我需要长期使用某个旧版应用处理特殊文件格式,现在被迫每周检查是否被偷偷更新。” 还有网友调侃:“五周暂停期就像给死刑犯缓刑,最终还是逃不过强制更新的命运。”
与此同时,部分技术爱好者开始分享应对策略:
- 使用组策略编辑器(仅限Windows专业版):通过修改系统策略限制Microsoft Store的后台运行权限;
- 防火墙屏蔽商店更新域名:通过路由器或本地防火墙阻止商店连接微软服务器,但可能影响其他功能;
- 彻底卸载Microsoft Store:极端情况下,用户可通过PowerShell命令删除商店应用(但可能导致系统功能缺失)。
未来展望:用户会妥协还是反抗?
微软此次强制更新政策的背后,折射出软件行业的一个普遍趋势——平台方对生态控制的强化。随着应用商店逐渐成为用户获取软件的主要渠道,巨头们(如微软、苹果、谷歌)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统一版本管理降低维护成本、提升安全性,甚至通过更新推送实现商业目标(如推广订阅服务、广告插件)。
然而,用户的反抗情绪同样不可忽视。历史上,每当平台过度干预用户自主权(如Windows 10的强制更新、Adobe Creative Cloud的订阅制改革),都会引发大规模争议,甚至推动第三方工具的诞生(如“停止Windows更新”类软件)。对于微软而言,如何在保障安全与尊重用户选择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决定其应用商店长期口碑的关键。
截至目前,微软尚未对“是否会延长暂停周期”或“未来开放单应用更新控制”作出回应。可以预见的是,若用户不满持续发酵,不排除微软在Windows 11 25H2中推出更灵活的更新策略,以平息舆论风波。而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在政策彻底转向前,学会利用第三方工具或系统设置保护自身权益,或许是最务实的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