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过,高温却丝毫没有退场的意思。出门 5 分钟,流汗 2 小时成了常态,更有人调侃 “摔一跤都算得上 3 级烫伤”。然而,比体感炎热更可怕的是,高温正以一种隐匿的方式加速我们的衰老,其危害程度竟与吸烟、酗酒不相上下。最新研究发现,当环境温度长期超过 32.2℃,“热老化” 便会悄然启动,不仅损伤皮肤,更会波及全身多个器官,成为威胁健康的 “隐形杀手”。

热老化:与光老化协同作案,让皮肤提前 “生锈”
提到皮肤衰老,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紫外线导致的 “光老化”,但 “热老化” 的破坏力同样不容小觑,甚至会与光老化 “联手”,让皮肤衰老速度翻倍。《皮肤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揭开了热老化催生皱纹的全过程。
夏季正午的阳光直射下,人体真皮层的温度会在 15-20 分钟内飙升至 40℃。这一高温刺激会让皮肤角质层形成细胞内的活性氧(ROS)大量增加,进而促使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异常表达。这些酶就像 “隐形剪刀”,会不断降解皮肤中的胶原蛋白 —— 而胶原蛋白正是维持皮肤弹性、对抗皱纹的关键 “支柱”。当胶原蛋白持续流失,皮肤便会失去支撑,皱纹随之产生,松弛、干瘪等衰老症状也会提前找上门。
更令人意外的是,热老化与光老化的作用原理高度趋同。紫外线通过辐射损伤皮肤细胞,高温则通过热刺激引发类似的生化反应,二者叠加,相当于给皮肤衰老按下了 “快进键”。
除了催生皱纹,热老化还会直接导致皮肤变黑。《i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体外实验研究表明,即便在完全没有紫外线的环境中,高温也会让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产生 “受伤” 的错觉。为了 “防御”,这些细胞会主动分泌多种促黑素合成因子,刺激黑色素大量生成。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有些人明明做好了防晒,却依然难逃 “越热越黑” 的命运 —— 他们遭遇的正是 “热黑”。
相较于广为人知的光老化,热老化的隐匿性更强,其诱因遍布生活角落:厨房灶台边的持续高温、冬季室内过热的暖气、锅炉房的闷热环境、烘焙车间的烘烤热浪…… 这些看似平常的高温场景,都可能成为皮肤衰老的 “温床”,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我们的外在状态。
从皮肤到全身:热老化是如何 “全面进攻” 的?
热老化的危害远不止于皮肤表面,它更像一把 “钝刀”,长期缓慢地切割着全身健康。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科学进展》上发表的研究证实,极端高温会加速人体的整体衰老进程,其影响深度直达 “表观遗传” 层面。
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近 3700 名 56 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数据,通过三个时间段(短期 7 天内、中期 30-60 天、长期 1-6 年)的追踪,结合三种衰老指标(反映生理功能衰退的 PCPhenoAge、预测寿命的 PCGrimAge、衡量每年衰老速度的 DunedinPACE),得出了惊人结论:
- 短期暴露于高温环境(7 天内),人体表观年龄会增加 1.15 岁;
- 长期居住在高温暴露严重的地区,表观年龄更是会增加 2.88 岁,老化速率提高 5%。
这一数据与吸烟、酗酒对衰老的影响形成了鲜明对比:长期吸烟可能让人体加速衰老 1-2 年,而长期饮酒每增加约 14g 乙醇,衰老速度会加快 0.1-0.7 年(中老年群体更为明显)。也就是说,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其促衰老效果已与烟酒相当,成为不可忽视的健康威胁。
更严重的是,高温引发的热应激反应会持续冲击全身器官。人体需要时刻维持核心体温稳定,当长期处于高温环境,身体会不断 “超负荷运转” 来散热,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可能波及心脏、肺部、大脑、肾脏等多个关键器官。
南京一项针对 2007-2013 年高温天气的研究显示,热浪过后的第二天,总死亡率会增加 24.6%,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 46.9%,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增加 32%,中风死亡率增加 51.3%,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增加 63.4%,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率增加 47.6%。这些数据直白地揭示了高温对全身器官的致命威胁 —— 它不仅让我们 “老得快”,更可能让我们 “活得短”。
对抗热老化:高温天里的 “保命” 指南
面对高温这一 “隐形杀手”,规避风险远比事后补救更有效。想要减少热老化的伤害,关键在于主动远离高温环境,做好科学防护:
- 减少高温暴露:尽量避免在正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的高温时段外出,如需出门,做好物理防晒(戴帽子、穿长袖衣物),同时随身携带降温用品(如冰袋、湿毛巾)。
- 控制室内温度:夏季室内空调温度建议设置在 26℃左右,既避免温差过大引发不适,又能维持适宜的凉爽环境;冬季暖气不宜过热,保持室内温度在 18-22℃为宜。
- 及时补充水分:高温环境下易出汗,需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淡盐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防增加心脏负担。
- 加强皮肤护理:除了防晒,可使用含抗氧化成分(如维生素 C、维生素 E)的护肤品,帮助减少活性氧对皮肤细胞的损伤;同时注意保湿,维持皮肤屏障功能。
- 关注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如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对高温的耐受力较差,应格外注意防护,避免独自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
高温天气里,“苟在屋里吹空调” 并非玩笑,而是对抗热老化的有效手段。毕竟,在健康面前,一时的 “清凉” 远比所谓的 “耐热” 更重要。正如那句调侃:“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学一种乐器 —— 吹空调”,在极端高温的威胁下,学会与凉爽为伴,就是在为健康和年轻 “投资”。
热老化的发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那些看似习以为常的高温环境,可能正在悄悄偷走我们的青春与健康。从今天起,重视高温的危害,做好科学防护,才能在热浪滚滚的日子里,守住年轻,保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