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用 “增肌药”,为何成了人类健美圈的 “流行货”

“健身爱好者为了追求极致肌肉,使用兽药‘群勃龙’增肌,面临严重健康风险。” 近日,一篇关于健身圈滥用兽药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其中提到的 “群勃龙” 究竟是什么?为何会在人类健美圈中流行?使用它会带来哪些危害?

群勃龙是一种合成代谢类固醇类药物,最初被研发用于牛饲养,通过注射可促进牲畜增重和肌肉发育,提升 “出栏率”。由于其具有强大的增肌效果,逐渐在健美爱好者群体中流传开来。

在健美圈,拥有极致肌肉是许多人的追求。一些人认为,仅靠自律训练和常规营养补剂,难以达到理想的肌肉状态,尤其是与欧美选手相比,差距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上科技”(使用类固醇)成为部分人试图突破瓶颈的选择。

公开资料显示,群勃龙能增加蛋白合成并减少降解,实现增肌效果,且有助于在不引起水潴留的情况下生长瘦肌肉,促进脂肪燃烧,提高新陈代谢,使肌肉更具棱角,血管更突出。这些特性让它在健美圈被视为 “备赛圣药”。

然而,群勃龙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从生理层面看,它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造成肝脏功能异常,引发肝脏疾病;干扰体内正常的激素平衡,影响生殖系统功能,如导致月经紊乱、精子数量和质量下降等;还会影响皮肤健康,导致痤疮爆发和脱发,以及引起关节疼痛等。

从心理层面,使用群勃龙可能引发焦虑、抑郁、攻击性增强、情绪波动等问题。权威杂志《柳叶刀》2020 年刊登的研究表明,长期滥用类固醇者肝脏疾病、心肌梗死风险增加至少 2 倍。

事实上,群勃龙早被列入监管名单。2013 年,它被列入《兴奋剂目录》;2019 年,被农业农村部列入食品动物禁用清单,严禁用于畜牧业生产;我国也尚未批准群勃龙用于人类医疗。

但在利益驱使下,仍有不法分子非法生产、销售群勃龙。一些私人作坊从上游购买原材料,进行地下加工,通过网络等隐蔽渠道销售。由于合成工艺相对简单,且健美、健身人士存在使用需求,使得这类违禁药物屡禁不止。对于参加商业赛事的职业健美运动员,目前不受兴奋剂检查制约;而普通健身爱好者使用违禁药物,尚不会面临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群勃龙在健美圈的泛滥。

“我见过一些 20 岁出头甚至未成年的选手,短期内能涨出超过 10 公斤肌肉,看上去很可怕。”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 “科技” 手段似乎更多,有各种 “花样” 组合。这种乱象不仅危害个人健康,也扰乱了健身行业的正常秩序。

为遏制此类现象,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非法生产、销售类固醇药物的打击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处罚标准,提高违法成本;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对网络销售渠道的监测和预警。同时,健身行业应加强自律,规范赛事管理,对参赛选手进行严格的兴奋剂检查,引导健身爱好者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念,通过科学训练和合理饮食塑造健康体魄,而非依赖违禁药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