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同款毛背心” 走红,周令飞评鲁迅文创的传承与边界

8 月 24 日消息,近期一款 “鲁迅同款毛背心” 火爆全网,登上微博热搜,成为年轻群体热议的焦点文创产品。该产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的文创品牌 “人文之宝” 推出,名为 “鲁迅系列・大先生的毛背心”。其在 2025 年上海书展期间的亮相,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助推其流量爆发。

这件毛背心的原型,是 1930 年鲁迅的标志性穿搭。根据鲁迅与许广平的往来书信《两地书》内容可推测,它由许广平于 1926 年在广州亲手编织并寄往上海给鲁迅。鲁迅十分喜欢这件礼物,曾多次穿着它上课、会友、拍照或伏案写作,并表示穿上它即便不穿棉袍也能过冬。其原件如今珍藏于鲁迅纪念馆,与泛黄手稿并列,见证着历史中的温情时刻。

复刻后的毛背心备受青睐。有网友戏称其为文豪的 “战袍”,穿上能秒变 “人间清醒文学青年”。甚至有作家调侃,穿上它后写稿速度都有所提升。此外,它还俘获了莫言、马未都、赵冬梅等诸多名人学者的心,他们的上身示范进一步提升了其热度。当前,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鲁迅同款毛背心” 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 2 亿,足见其影响力,使其成为了 2025 年颇具代表性的出圈文化符号。

对此,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与基金会的同事长期关注鲁迅文创开发,对这款产品的爆火并不感到吃惊。“鲁迅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一面文化旗帜,他逝世近 90 年,但他在全球的影响力依旧无法撼动。” 周令飞称。在他看来,通过文创拉近大众,尤其是年轻人与鲁迅之间的距离,助力经典文化走入当代日常,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周令飞的观点揭示了鲁迅文创走红背后的深层逻辑。数据显示,小学至高中的语文教科书中共收录 15 篇鲁迅文章,其作品对中国数代人有着广泛且持久的影响。大众对鲁迅有深厚的情感基础,优质文创可成为人们与经典互动的创新桥梁。“鲁迅同款毛背心” 便凭借细节还原与文化温度,使消费者借消费行为完成 “知识分子风” 文化参与,满足了圈层身份表达的需求。

不过,周令飞也指出,文创发展进程中也滋生了不少令家属及基金会痛心的乱象。近年来,市场涌现诸多恶搞鲁迅肖像的 “问题产品”,他列举了四方脸臭豆腐形、圆脸面团型、戴海盗眼罩或染金发挂金项链的鲁迅造型等实例,直言这些萌化、恶搞行为让他和其他家属倍感痛心。

这类 “恶搞风” 文创,不仅会误导青少年对鲁迅的认知,也涉及侵犯鲁迅的姓名权与肖像权。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鲁迅亲属有权依法维权民事起诉索赔。对此,长期为鲁迅亲属处理维权事务的律师朱妙春也曾强调,商家破坏鲁迅形象的行为,已涉嫌侵权。周令飞提到,鲁迅文化基金会正密切关注宣扬拜金主义或极度歪曲形象的相关产品,研究应对策略。

在文化传承与商业创新的十字路口,鲁迅文创如何兼顾趣味与尊重,值得深思。“鲁迅同款毛背心” 的成功,证明大众对高品质鲁迅文创有强烈需求,其以温情细节,让文学巨匠化为可触的 “文化搭子”,助大众重识鲁迅的生活时尚感。而周令飞所批判的恶搞产品,则提醒创作者与商家,传承经典文化需以敬畏之心划定边界,避免娱乐过度践踏伟人形象。唯有在尊重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创新,鲁迅文创才有望持续释放活力,借潮流魅力,将鲁迅精神传递至更多年轻世代心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