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啤酒曾长期作为文化的鲜明象征,深深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从热闹非凡的慕尼黑啤酒节,到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啤酒馆,啤酒在德国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近年来,德国啤酒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销量持续下滑,众多啤酒厂陷入生存危机。

德国官方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德国啤酒销量同比下降 6.3%,仅为 39 亿升。这是自 1993 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德国半年度啤酒销量首次跌破 40 亿升的门槛。这一数据的背后,反映出德国啤酒市场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在过去两年中,德国全国 1500 家啤酒厂中有 52 家关闭,迎来了 30 年来最大的倒闭潮。例如,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北部、拥有 172 年历史的朗博布伦纳啤酒厂,就因承受不住销量下滑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于去年夏天彻底关停。而 2024 年底,拥有 334 年历史的施勒斯勒啤酒厂也宣布永久关闭,这家啤酒厂在巅峰时期啤酒年产量曾达 15 万升,却因成本持续攀升、亏损严重而无力维持运营。
德国啤酒市场的衰退,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转变是关键因素之一。在德国年轻一代眼中,啤酒不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是一种带有文化象征意义的饮品。随着 “戒酒潮” 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减少饮酒频率,在日常生活中更倾向于无酒精或其他替代饮品。有年轻人坦言,自己日常生活中坚决不喝酒,仅在参加宴会或庆祝活动时才会小酌一杯,并直言 “喝啤酒有点过时了” 。
除了消费观念的变化,经济因素也对德国啤酒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年轻人可支配收入相对上一代更少,使得他们在消费时更加谨慎。另一方面,啤酒厂面临原材料和能源成本的持续上涨。咨询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德国啤酒的生产成本会上涨 6%。以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为例,天然气价格飙升,乌克兰作为欧洲重要的谷物出口国,其冲突导致大麦和麦芽价格在两年内上涨 70% 以上,啤酒花价格也因全球贸易受地缘政治影响而剧烈波动。2022 年以来,高通胀和能源危机致使从麦芽到玻璃瓶、从人力到运输的酿酒全链条成本急剧增加,进一步压缩了啤酒厂的利润空间。
从行业组织反馈来看,德国酿酒商协会日前发布警告,称 2025 年仍将是非常严峻的一年。德国酿酒业协会主席霍尔格・艾歇勒表示:“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局面。条件相当不利,即便是经营数百年的企业也可能不得不关门。” 行业处境雪上加霜,除了内需市场的萎缩,德国啤酒的出口也面临挑战。关税战使得 18% 出口到国外的德国啤酒受到影响,进一步扰乱了市场秩序。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德国啤酒行业也在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德国市场涌现出超过 800 款无酒精啤酒,尽管目前尚未能逆转行业总体下滑态势,但在过去十年间,无酒精啤酒的产量几乎翻倍,这一细分市场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此外,混合啤酒(混合柠檬水、可乐等无酒精饮料的啤酒)的销量在今年上半年也出现大幅增长。部分啤酒厂开始尝试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口味、新包装,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
然而,德国啤酒行业的转型并非一帆风顺。传统的德国啤酒纯净法虽保护了传统工艺,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创新,使得啤酒厂在开发新产品时面临诸多束缚。同时,消费者对啤酒价格上涨颇为不满,如在今年的慕尼黑啤酒节上,六大传统啤酒厂提供的啤酒每杯价格为 13.60 至 15.30 欧元不等,比去年平均上涨了 3.87%,消费者直呼 “价格太过分了” 。这使得啤酒厂在平衡成本与市场接受度方面面临两难抉择。
德国啤酒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经济因素的双重冲击,让这个曾经辉煌的行业面临严峻挑战。未来,德国啤酒行业能否通过成功转型,重新赢回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认可,从而走出困境,仍有待时间的检验。但可以确定的是,德国啤酒行业若想重振雄风,必须在坚守传统与迎合现代消费需求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