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的养生智慧里,大自然的四季更迭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春季,万物复苏,人体阳气也随之升发,正是调养身体的黄金时节。而有一种被中医狂赞的 “黄金野菜”—— 苦菜,悄然在田间地头生长,等待着人们去发掘它的养生价值。

苦菜,在中医典籍中多有记载,其药名为 “败酱草” 。《神农本草经》中提到:“苦菜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 ,寥寥数语,点明了苦菜对人体脏腑的调养作用。它性凉,味苦、辛,无毒,归心经、胃经、大肠经、肝经。从中医理论来讲,这种特性使得苦菜具备了多种神奇功效。比如,它能够清热解毒,当人体受到热毒侵袭,出现上火症状时,苦菜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让身体恢复清爽。同时,苦菜还能凉血明目,对于肝火旺导致的眼睛红肿、干涩等问题,有着很好的改善作用。另外,它还能补脾和胃,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并且有清热止咳之效,缓解肺热引起的咳嗽。
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苦菜花香,常吃身体硬邦邦;苦菜叶苦,常吃好比人参补” ,虽然话语质朴,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春天吃苦菜,好处多多。首先,有助于提升阳气。中医倡导春天养阳,苦菜作为生发性蔬菜,顺应了春季阳气上升的趋势,能够助力人体阳气的生发,让人们在春日里充满活力。其次,排毒养肝作用显著。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春季是养肝的关键时期,苦菜能够帮助肝脏排出毒素,减轻肝脏负担,使肝脏更好地发挥功能。再者,苦味入心,多吃苦菜可以清心泻火,让人在烦躁的春日里保持心神的安宁,缓解因心火旺盛导致的失眠、焦虑等症状。最后,苦菜还有健脾祛湿的功效,能够增强食欲,改善春季常见的食欲不振、身体困重等问题。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苦菜更是营养丰富。它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A、钙、铁和膳食纤维,是一种低热量、高营养的蔬菜。维生素 C 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合成,让皮肤保持弹性;维生素 A 有助于维护视力健康,预防夜盲症和干眼症;钙和铁对于骨骼和血液健康至关重要,能够预防骨质疏松和贫血;膳食纤维则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帮助控制血糖和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
在民间,苦菜有着多种吃法,每一种都独具风味。在农村,老人们常用苦菜来做苦菜汤。做苦菜汤时,先将苦菜去掉根部和枯叶,放入淡盐水中浸泡 20 分钟,这一步是为了消毒杀菌。接着用清水多冲洗几遍,捞出后进行焯水,焯水可以减轻苦菜的青涩味和苦味。然后,准备好葱姜蒜等调料,起锅烧油,放入调料爆香,加入适量清水烧开,放入处理好的苦菜,煮至苦菜熟透,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盐、鸡精等调味,一碗鲜美的苦菜汤就出锅了。
年轻人则喜欢用苦菜蘸酱。把苦菜洗净后,直接蘸上甜面酱、豆瓣酱等酱料,苦菜的微苦与酱料的醇厚香味相互交融,别有一番风味。还有一种做法是将大蒜和姜拍碎,香菜切末,加入生抽、陈醋、芝麻油、白砂糖和盐等调料,与苦菜搅拌均匀,静置 15 分钟左右让苦菜入味,这样做出来的苦菜蘸酱口感更加丰富。
而老妈最喜欢的吃法,是用苦菜包包子,那滋味令人难忘。做包子先要发面,500 克面粉中加入 5 克酵母粉,然后加入 260 克温水,水要分少量多次加入,最后揉成光滑的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至两倍大。苦菜去掉根部和枯叶,放入淡盐水中浸泡 20 分钟消毒杀菌,接着用清水多冲洗几遍,捞出后进行焯水,挤干水分后剁碎。一把粉丝加温水泡软后,再切细备用;少许木耳加温水泡发剁细备用。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洗净后切成小肉丁放入盆中,起锅加油,油热后加入两勺黄豆酱,炒香后关火,将炒香的黄豆酱倒入肉丁中,接着再加入两勺生抽、少许老抽,适量的花椒粉搅拌均匀后腌制备用。把准备好的苦菜、粉丝和木耳一起倒入肉馅中,再加入一勺食盐调味,最后加入 2 勺食用油锁住鲜味和水分,搅拌均匀,苦菜包子馅就调好了。发好的面倒在案板上,揉光排气就可以包包子了,包好的包子下面垫上一层玉米叶防粘,然后放到蒸笼里,盖上盖子二次醒发 20 分钟后开火,上气后再继续蒸 15 分钟,关火后焖 3 分钟,就可以出锅了,这样蒸出来的包子个个松软不塌底,咬上一口,满满的都是春天的味道。
苦菜,这种春日里的 “黄金野菜”,无论是从中医的养生角度,还是从现代营养学的层面,都有着极高的价值。它既可以为我们的身体带来诸多益处,又能在餐桌上变换出多种美味佳肴。在这个春天,不妨多吃点苦菜,清肝毒、祛湿气,补充营养赶走春困,让我们以健康的体魄迎接美好的春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