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凌晨时分,还在刷手机的你,突然感觉眼皮沉重,第二天起床,眼皮浮肿得如同两个小馒头。你或许以为这只是熬夜后的正常现象,然而,这很可能是肾脏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 —— 肾炎,这个 “沉默的杀手”,正悄然侵蚀着你的健康。

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超过 1.3 亿,平均每 10 人中就有 1 人患病,但知晓率却不足 10%。肾炎作为肾脏炎症的统称,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等察觉到的时候,往往已经到了尿毒症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肾脏,这个位于腰部两侧的重要器官,每天默默过滤着 150 升血液,排出约 1.5 升废物,是人体的 “隐形卫士”。然而,它却不像其他器官那样,在生病时会发出明显的疼痛信号,因此也被称为 “沉默的器官”。肾炎就如同一个隐匿的刺客,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肾脏的功能。
不过,肾炎并非完全无迹可寻,身体会发出一些 “微弱信号”,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及时发现肾脏的异常:
- 水肿:这是肾炎最典型的早期信号之一。早晨起床时,眼睑肿胀明显,活动后虽会逐渐减轻,但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警惕。此外,下肢水肿也较为常见,脚踝、小腿部位按压后会出现凹陷,且凹陷恢复缓慢。由于水钠潴留,患者还可能出现体重莫名增加的情况,短期内体重明显上升。
- 尿液异常:尿液是反映肾脏疾病的 “窗口”。如果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泡沫,且长时间不消失,这可能是蛋白尿的表现。另外,尿液颜色变为洗肉水色、浓茶色或酱油色,说明可能存在血尿。夜尿增多也是一个重要信号,夜间起床排尿超过 2 次,且尿量较多,可能是肾小管功能受损。
- 高血压:年轻人突然出现高血压,或者原本控制良好的血压突然升高,要警惕肾脏问题。肾脏出问题时,调节血压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很多肾炎患者都是先发现血压高,然后才查出肾病的。
- 非特异性症状:持续疲劳乏力,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这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后,体内毒素无法正常排出,影响了身体的新陈代谢。肾性贫血会导致面色苍白,肾功异常还可能引起食欲减退,尤其是对肉类产生厌恶感。此外,腰部持续的隐痛或酸痛也可能是肾炎的症状之一。
那么,哪些人是肾炎的高危人群呢?首先,有家族史者需要特别注意,直系亲属中有肾脏疾病患者,其患病风险会增加。其次,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血管,糖尿病肾病是尿毒症的首要原因。高血压患者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进而影响肾脏功能。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免疫系统异常会累及肾脏。经常感染的人群,反复的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道感染,可能会诱发免疫反应,损害肾脏。长期用药者,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某些抗生素和中草药,这些药物可能具有肾毒性。另外,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如高盐饮食、喝水少、经常憋尿等,也会增加肾炎的发病风险。
值得庆幸的是,肾炎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90% 的患者可以完全控制病情,避免发展为肾衰竭。因此,定期进行体检非常重要,特别是尿常规、肾功能检查以及 B 超检查,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肾脏问题。对于高危人群,更应加大检查频率,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体检。
如果不幸得了肾炎,也不要惊慌。首先要接受现实,积极面对治疗,切勿相信 “偏方根治” 的虚假宣传。其次,要合理用药,遵医嘱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炎症,应用 ACEI/ARB 类药物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同时控制血压,将血压目标通常控制在 < 130/80mmHg,并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改变生活方式也至关重要,饮食上要低盐(每日 < 5 克)、适量优质蛋白、低脂饮食,适量饮水,保持尿量 1500-2000ml / 天,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预防肾炎,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每天保证 1.5-2 升的饮水量,不要用饮料代替白水,定时喝水,不要等到渴了再喝。饮食要清淡,减少盐和加工食品的摄入,每人每日食盐不超过 5 克,适量摄入蛋白质,避免过高蛋白饮食。有尿意时要及时排空,不要憋尿,避免尿液在膀胱中停留过久导致细菌繁殖。不要随意使用止痛药、抗生素和中草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及时治疗感冒、扁桃体炎、牙周炎等感染灶,避免诱发免疫反应。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要良好控制血压和血糖,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肾脏是身体的 “净水器”,一旦损坏难以修复。我们要关注肾脏健康,从年轻时就开始重视,及时捕捉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让肾炎这个 “沉默的杀手” 无所遁形,守护好我们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