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港剧天王开始跳”晚安大小姐”: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直播秀
2025年的抖音直播间里,63岁的欧阳震华(《陀枪师姐》男主)、45岁的吴卓羲(《冲上云霄》”Cool魔”)和61岁的郭晋安(两届视帝)正随着紫粉色灯光扭胯摆手,跳着名为”晚安大小姐”的魔性舞蹈。这场被网友戏称为”香港明星集体擦边”的直播,背后是TVB(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一场关乎生存的豪赌——用情怀变现,靠直播带货续命。

这场直播的荒诞性在于:曾经以精湛演技征服华语世界的视帝们,如今在镜头前笨拙地模仿网红动作,甚至因跟不上节奏被调侃”卡拍如坐公交免票老人”。但更残酷的是,这已是TVB能拿出的”顶级阵容”。从陈法蓉到马国明,从钟嘉欣到黄宗泽,TVB几乎将所有能动员的明星塞进直播间,仿佛一场”最后的狂欢”。
二、TVB的”至暗时刻”:七年连亏35亿,广告收入缩水70%
这场看似滑稽的转型背后,是TVB岌岌可危的财务状况。自2018年起,TVB已连续亏损7年,累计亏损高达35亿港元。更触目惊心的是,其核心收入来源——电视广告业务从2014年的39.98亿港元暴跌至2020年的10.76亿港元,缩水超70%。
致命一击来自在线视频平台的崛起。当内地观众转向爱优腾芒,香港年轻人沉迷YouTube和ViuTV时,TVB的观众基础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流失。而制作层面的”省省省”策略更是雪上加霜:演员片酬被压到行业底线,编剧监制批量出走内地,《甄嬛传》级别的服化道早已成为传说。
三、曾志伟的”救命稻草”:直播带货能救TVB吗?
2022年,TVB在淘宝连开三个账号,首场直播陈豪+陈敏之组合狂揽2350万销售额,股价单日暴涨85%。尝到甜头的TVB迅速将直播列为战略重点,甚至由总经理曾志伟亲自下场——这位曾在小杨哥直播间为”美诚月饼”站台的娱乐圈老江湖,比谁都清楚流量的生意经。
但现实远比理想骨感:
- 明星效应递减:网友对”视帝跳擦边舞”的猎奇心理终会消退;
- 专业团队缺失:多数TVB艺人缺乏网红所需的持续内容输出能力;
- 内地竞争白热化:从辛巴到李佳琦,头部主播已垄断大部分流量。
四、港星的”北上困局”:从”躺着赚钱”到”跪着求流量”
更值得玩味的是香港演艺圈的生态变迁:
- 收入断崖:内地一线演员一部剧收入抵香港艺人三年,导致TVB捧红的明星纷纷”北漂”;
- 人才流失:《金枝欲孽》编剧陈宝华、《妙手仁心》监制梅小青等核心创作团队集体北上;
- 文化断层:新生代港星在内地的认知度甚至不如网红,欧阳震华自嘲”没人邀请拍戏”。
典型案例如车保罗——65岁的他因综艺出圈后,靠COSPLAY短视频翻红,证明港星若想继续”捞金”,必须彻底抛弃”港剧天王”包袱,拥抱内地流行文化。
五、直播带货之外,TVB还能押注什么?
尽管直播成为救命稻草,但TVB的转型绝非坦途:
- 内容创新:与优酷合作的《新闻女王》证明港剧仍有市场,但需解决制作粗糙问题;
- 综艺联动:《无限超越班》等合制节目可打通内地资源;
- 电商闭环:收购电商平台”士多”失败后,需探索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结语:一场没有退路的”身份革命”
当郭晋安们在直播间里扭胯时,他们不仅是在表演,更是在进行一场残酷的身份革命——从”高高在上的明星”变成”讨好算法的网红”。这场转型能否成功尚不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那个靠一部《射雕英雄传》就能火遍亚洲的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