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小暑养生重在”养阳、养津、养心”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随着小暑节气的到来,全国多地进入”蒸笼模式”,高温高湿的环境易导致人体出汗过多、消耗增大,出现疲乏、食欲不振、失眠等问题。广东省中医药局专家指出,小暑养生需遵循”三宜三忌”原则,并推荐莲藕、鳝鱼、河蚌肉”三宝”食疗方,帮助健脾开胃、补虚损,安然度夏。

一、小暑养生三宜:养阳、养眠、养津液
1. 养阳气:晒背补阳,顺应天时
暑热易耗气伤阳,导致免疫力下降。中医认为,背部督脉为”阳脉之海”,晒背可激发阳气。建议:
- 晨间晒背:7-9点阳光温和时,暴露背部15-20分钟。
- 避免暴晒:正午阳光强烈时减少外出,防止中暑。
2. 养睡眠:子午觉调阴阳
夏季昼长夜短,易致睡眠不足。专家建议:
- 固定作息:22:30前入睡,5:30-6:30起床,保证7小时睡眠。
- 午间小憩:午睡不超过30分钟,避免影响夜间睡眠。
3. 养津液:分体质补水
湿热或燥热环境下,需针对性补充津液:
- 湿热体质:用芦根、薏苡仁煮水代茶饮,利尿祛湿。
- 燥热伤津:少量频饮淡盐水或蜂蜜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二、小暑养生三忌:避寒、忌腻、控情绪
1. 忌贪凉:护住脾胃阳气
空调温度不宜低于27℃,避免直吹腹部;睡前可用艾草泡脚驱寒湿。
2. 忌油腻:清淡饮食减轻负担
推荐低盐低脂饮食,如冬瓜薏米汤、清蒸鱼,减少辛辣烧烤摄入。
3. 忌暴怒:情绪波动伤气血
可通过冥想、书法等静心活动调节情绪,高血压患者需特别注意。
三、小暑食疗三宝:健脾开胃,补虚损
1. 莲藕:清热安神,补益气血
- 功效:生津止渴、凉血散瘀,《随息居饮食谱》称其”治苦夏之病”。
- 推荐吃法:
- 蜜汁煨藕:砂锅慢炖至软烂,加蜂蜜收汁,补心脾。
- 藕粉冲调:产后或体虚者宜食,易消化吸收。
2. 鳝鱼:补中益气,祛风湿
- 功效:黄鳝性温味甘,《本草纲目》载其”补五脏,逐十二风邪”。
- 推荐食疗:
- 鳝鱼汤:姜蒜爆香后慢炖,汤色奶白,适合体虚乏力者。
- 注意:痛风患者慎食,避免过量引发尿酸升高。
3. 河蚌肉:滋阴明目,清热解毒
- 功效: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可缓解眼干、皮肤热毒。
- 推荐做法:
- 清煨河蚌:紫苏叶去腥增香,汤汁鲜美,适合暑热上火者。
- 禁忌:脾胃虚寒、过敏体质者不宜。
四、小暑养生小贴士
- 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散步、八段锦,避免烈日下剧烈运动。
- 饮食搭配:可多吃绿豆粥、荷叶粥等解暑食物,搭配时令蔬果。
- 防暑必备: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出现头晕恶心及时服用。
结语
小暑养生重在平衡——既要补充阳气抵御暑热,又要避免贪凉伤身。通过”三宜三忌”调整生活习惯,再配合莲藕、鳝鱼、河蚌肉等食疗方,既能健脾开胃,又能预防夏季常见病。顺应天时,科学调养,方能安然度过炎炎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