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三伏天晒背成”网红养生法” 网友称”效果神奇”
近年来,三伏天”晒背养生”在社交平台迅速走红。不少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分享晒背体验,称其能”祛湿排毒””提升免疫力”,甚至有人表示晒背后”摆脱药物依赖””皮肤变白””睡眠改善”。部分养生博主宣称,三伏天是”阳气最盛之时”,背部属阳,通过晒背可”以阳补阳”,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然而,这一看似简单的养生方式是否真的适合所有人?湖北省中医院神经内科熊家平教授在接受湖北经视记者专访时明确指出,晒背并非”万能养生法”,盲目跟风可能适得其反。
专家解读:晒背仅适合阳气虚人群 阴虚者易”伤阴”
熊教授表示,中医理论中,晒背确实可通过阳光照射补充阳气,但这一方法仅适用于阳气不足、体质虚寒的人群,如经常怕冷、手脚冰凉、易疲劳的群体。而对于阴虚火旺(表现为口干舌燥、失眠多梦、潮热盗汗)或阴血亏虚者,晒背可能加重”伤阴”,导致上火、皮肤干燥等问题。
以下人群需严格避免晒背:
- 皮肤病患者:湿疹、皮炎患者晒背可能诱发瘙痒、加重皮损;
- 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红斑狼疮患者对紫外线敏感,晒背易引发病情复发;
- 基础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若肝肾不足、气血亏损,晒背可能成为诱发或加重因素。
科学晒背指南:时间、时段、防护缺一不可
对于适合晒背的群体,熊教授强调需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 控制时长:初次尝试不超过7-8分钟,经常晒背者每日不超过30分钟,避免皮肤灼伤;
- 选择时段:上午7-9点或下午4-6点阳光较弱时进行,避开正午强紫外线;
- 做好防护:涂抹防晒霜(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铺隔潮垫、穿宽松衣物,晒背后及时补充水分。
央视此前也发布提醒:晒背前需适量饮用温水,避免空腹;餐后1小时再进行;皮肤敏感者可佩戴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夏季养生误区:贪凉饮冷反伤身 饮食睡眠需调整
熊教授指出,三伏天养生需避免两大误区:
- 过度依赖”寒凉消暑”:冰镇饮料、冰淇淋、凉茶等虽能短暂降温,但过量饮用易刺激脾胃,引发消化不良、腹痛腹泻;
- 忽视作息与饮食平衡:夏季昼长夜短,但熬夜会进一步耗损阳气;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吃蔬果补充水分,避免油腻辛辣。
他建议,夏季可适当饮用温热的绿豆汤、薏米水,既能祛湿又不会过度寒凉;午间小憩20-30分钟有助于恢复精力。
网友热议:养生需理性 辨证看待”网红方法”
报道引发网友讨论。支持者认为:”晒背后确实感觉身体轻松,但以后会更注意时长和时段。”反对者则表示:”盲目跟风不可取,本身体质偏热,晒背后反而失眠。”
中医专家提醒,养生应遵循”辨证施治”原则,任何方法都需结合个人体质。若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而非依赖网络偏方。
结语
三伏天晒背虽有一定养生价值,但绝非”人人适用”。科学养生需理性对待网络热潮,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这个夏天,别让”网红养生法”成为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