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带娃,月薪 5 千很普遍?00 后:主打一个 “先就业后择业”

“大学生暑期带娃,月薪 5 千很普遍”,这一话题在网络上掀起了热议,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与讨论。

在传统认知中,暑期对于大学生而言,或是悠闲度假,或是投身实习,积累专业相关的工作经验。然而,当下的就业形势让不少大学生选择了一条别样的暑期之路 —— 带娃。

这一现象的背后,实则是就业市场供需变化的体现。一方面,企业出于降低培训成本、控制人员流动风险等考量,对暑期工的招聘愈发谨慎,不少企业拒收短期工,使得大学生寻找与专业对口实习的难度剧增。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双职工家庭数量增多,这些家庭在暑期面临着孩子无人照料的难题,对 “带娃” 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与带娃市场的需求实现了对接。在社交媒体上,“兼职带娃” 的信息铺天盖地。大学生们为了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纷纷亮出自己的优势。毕业于名校的,会着重强调学校背景;通过英语四六级甚至雅思、托福考试的,会突出自己的英语水平;有过支教、家教经验的,也会将其作为亮点展示。在众多求职信息中,“985、211 高校学生”“英语专业八级”“擅长数理化辅导” 等关键词屡见不鲜。

据了解,大学生暑期带娃的薪资水平因地区、工作内容等因素有所差异。在一些一线城市,若工作内容不仅包含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还涉及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月薪 5 千并非难事,甚至部分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大学生,月薪能达到 6 千至 8 千。即便在二三线城市,大学生带娃的月薪也普遍能达到 3 千至 5 千。

薪资看似可观,但大学生们在带娃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与孩子的沟通并非易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性格和需求,如何让孩子听话、配合,需要花费不少心思。课业辅导方面,要将知识以生动有趣、易于孩子理解的方式传授,也考验着大学生的教学能力。有的孩子比较调皮好动,在户外活动时,大学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确保孩子的安全。

对于大学生而言,暑期带娃不仅仅是一份赚取收入的兼职,更是一次宝贵的社会实践。通过与孩子相处,他们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耐心和责任心。在辅导孩子作业的过程中,也能巩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少大学生表示,带娃经历让他们对教育、家庭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站在家长的角度,聘请大学生带娃也有着诸多好处。大学生年轻有活力,能够更好地融入孩子的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他们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在辅导孩子学习上具有一定优势。而且,相比专业的育儿嫂、保姆,大学生的薪资要求相对较低,性价比颇高。

不过,这一新兴的兼职模式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由于缺乏规范的市场机制,双方权益保障存在一定风险。有些家长可能会临时增加工作内容,却不提高薪资;部分大学生可能因经验不足,无法妥善应对孩子突发状况。为了保障双方权益,家长和大学生在合作前应明确工作内容、薪资待遇、工作时间等关键事项,并签订书面协议。

从宏观层面看,大学生暑期带娃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当下就业观念的转变。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先就业后择业” 的观念逐渐被大学生所接受。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实习岗位,而是积极开拓新的就业途径,通过各种兼职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提升综合能力。

这一现象也给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高校在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时,应更加多元化,不仅要关注传统行业的就业信息,也要重视新兴兼职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就业建议和指导。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这类新兴兼职市场的规范和管理,保障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暑期带娃现象的走红,是就业市场供需变化的产物。它既为大学生提供了赚取收入、锻炼自我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的暑期带娃难题。但在这一现象背后,也需要关注市场规范、权益保障等问题。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让这一新兴的兼职模式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