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糖水店 “杀疯” 江浙沪,这波热度能持续多久?

今年,新中式糖水店的扩张势头愈发猛烈。

以 2021 年成立于浙江湖州的麦记牛奶公司为例,红餐大数据显示,目前麦记牛奶公司的门店总数已超过 400 家,其中近 350 家为过去一年内新开设的门店,增速超 700%,其中江浙沪地区的总门店数量超 250 家,占比超 60%。

同样扎根华东的糖叙手作糖水铺,目前门店总数已超过 100 家,其中近七成是在今年新开门店。

与此同时,不少广东糖水品牌也将目光投向江浙沪市场。例如,茶饮品牌茶理宜世旗下的子品牌 RUXU 入续糖水铺,自 2023 年成立以来已开出十余家门店,今年 6 月在上海开设了华东首店。

门店数超 500 家的老牌糖水品牌赵记传承,也在加快华东布局的步伐。过去一年,赵记传承新增了近百家门店,不少新店位于上海、安徽、浙江、江苏等地。

一些主打潮汕甜汤的品牌在江浙沪区域也在加速扩张,其中,成立于 2024 年的汕心,在今年新开设了约 20 家门店,主要布局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地。

糖水铺创业的热度也随之上升,抖音数据显示,“糖水培训” 和 “糖水加盟” 话题的播放量分别超 2.4 亿次和 2000 万次,其中 “糖水培训” 关键词搜索同比增长 144%。

新中式糖水店为何偏爱江浙沪?

不难发现,这一批新兴的新中式糖水店,选址大多集中在江浙沪等华东地区。为何江浙沪会成为新中式糖水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

一方面,江浙沪地区居民的饮食口味偏甜,对甜品的接受度较高,为糖水品类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口味基础。

另一方面,江浙沪地区经济发达,居民的消费能力较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海、浙江、江苏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三和第四,均超过 5 万元。强大的消费能力,使得该地区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为新中式糖水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指出,江浙沪地区商业体丰富、媒体关注度高,是品牌的 “放大器”,被不少餐饮新势力视为品牌走向全国的必经之地。在该地区成功立足并获得认可,有助于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后续的全国化扩张奠定坚实基础。

新中式糖水店,新在哪?

与传统糖水店相比,这一批新兴的新中式糖水店在选址策略、产品结构和门店形象等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选址上,新中式糖水店实现了从街边店到热门商场的转变。以麦记牛奶公司为例,其早期门店以街边店为主,而如今新开门店普遍位于购物中心、城市商业街区等高人流点位,目前在万达广场、万象城、吾悦广场等主流购物中心均能看到麦记牛奶公司的门店。

赵记传承在广东的门店也以街边为主,但在进入江浙沪市场时,同样将门店开到了购物中心。例如,其在扬州的三家门店分别位于扬州万象汇、京华城和新城吾悦广场。再如,汕心的门店也主要开设在恒隆、印象城、大悦城、万象城等购物中心。

这些糖水店的商场店,门店面积普遍在 60 平以上,可容纳 10 余张餐桌。相比社区街边店,购物中心具有更高的人流量和曝光度。同时,一个城市的主流商业体数量相对有限,选址集中,对于品牌和加盟商而言,目标清晰、也更容易评估项目是否能落地。此外,进入商场还有助于提升品牌的整体势能。

门店形象的升级,也是新中式糖水店的一大特色。这些品牌普遍突出 “鲜作”“手作” 的属性。例如,糖叙在门头直接标注 “手作糖水铺”,麦记则强调 “鲜作糖水” 概念。店内墙面常通过图文形式展示芋圆、莲子、鲜牛乳、桃胶、百合等核心食材,强化消费者对原料品质的认知。

在装修风格上,新中式糖水店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普遍采用绿植造景、原木色中式桌椅、定制陶皿陈列以及暖光灯笼等元素,打造出让人愿意停留、适合拍照打卡的空间体验。

在产品呈现方面,新中式糖水店注重食材的色彩搭配与层次感。例如,糖叙的招牌产品 “大满贯”,包含椰奶、斑斓冻、仙草、手工芋圆、芒果爆爆珠,再搭配分装牛奶,由顾客自行倒入,既突出了小料的丰富色彩,也增强了就餐过程的互动感和体验感。

价格和产品结构上,新中式糖水店也有所不同。单份糖水价格普遍提升至 20 元左右,例如麦记的 “麦麦大满贯” 售价为 20 元 / 份,售价 20 元及以上的产品占比超 70%;糖叙的 “糖叙大满贯” 为 18 元 / 份,汕心的产品价格则集中在 27 至 33 元之间。

产品线方面,这批品牌在保留传统糖水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除了芒果西米露、椰子西米露、杨枝甘露等经典款外,还推出了一些融合产品,如糖叙的 “芒果雪花牛乳冰”、麦记的 “冰淇淋白雪”,将糖水与牛奶冰、冰淇淋球等元素结合。

部分品牌进一步拓展产品结构。麦记增加了适合外带的饮品,如 “布蕾珍珠・鲜乳茶”“港式柠檬茶” 等茶饮类产品;糖叙则引入小吃与主食品类,涵盖咖喱鱼丸、香辣鱼皮、烤肠等小吃,以及手工大馄饨、牛腩面等主食,丰富消费场景。

这波热度,能持续多久?

事实上,糖水店在江浙沪的破圈,也折射出消费趋势的悄然转变。

在茶饮品牌纷纷上市、门店数量突破万家的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正经历新一轮分化。强哥聊餐饮主理人李强曾指出:“随着连锁化率提升,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消费者对高度标准化的品牌逐渐产生审美疲劳,开始转向更具个性和辨识度的小众品牌。”

这些新兴糖水品牌恰好顺应了这一变化。它们普遍采用新中式装修风格,注重产品视觉呈现,整体出品精致美观。尽管客单价相对较高,但其差异化体验恰恰击中了当下消费者对 “情绪价值” 和 “场景消费” 的追求。

此外,糖水品类也契合了当前兴起的养生潮流。根据《2025 年 Z 世代健康消费趋势报告》,营养品与功能性食品的摄入已成为 Z 世代最普遍的养生方式之一。而糖水中常见的桃胶、银耳等食材,因具有天然、温润、滋补的标签,正契合年轻一代对 “轻养生”“食补即日常” 的健康饮食理念。

从商业角度来看,糖水品类较强的盈利能力,也吸引了不少加盟商的加入。有加盟商透露,糖水产品的毛利率普遍超过 65%,制作流程相对标准化,出餐便捷,人效较高。在他的观察中,有不少原来茶饮赛道的加盟商正在转投糖水领域。

这些快速发展的糖水品牌普遍采用区域代理模式,如麦记、糖叙、汕心等均通过这一机制,借助本地加盟商的资源与运营能力,加速门店在重点区域的布局与落地。

不过,从区域品类走向全国化扩张,糖水品牌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这类门店通常面积在 60 至 80 平方米之间,选址多集中在商业中心,租金和装修成本较高,整体投资压力较大。目前,头部糖水品牌的单店总投资普遍超过 50 万元。尽管初期投入高昂,但糖水品类的技术门槛较低,容易被模仿。如果商场招商管理不善,容易出现同一商场内多家糖水店竞争的局面,加剧经营压力。

此外,冬季经营仍是糖水品牌跨区域扩张中的一大考验。在广东,夏季漫长,糖水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消费基础稳固,且当地多数糖水店已历经多年运营,积累了丰富的淡旺季应对经验与销售数据,能够较为精准地调整运营节奏。

但在江浙沪地区,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明显比两广地区更长,以冷食为主的产品结构面临天然的季节性瓶颈。目前许多品牌在该区域的门店为 2025 年新开门店,尚未经历完整的经营周期,缺乏冬季实际运营数据的支撑。有加盟商坦言:“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糖水冬天到底怎么样。”

新中式糖水店在江浙沪地区的火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还需解决诸多挑战,不断创新和优化运营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这波热度究竟能持续多久,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为您推荐